雅拓邦发短信说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再行动
“律师,我突然收到‘雅拓邦’发来的短信,说我贷款逾期了,还带上了身份证号、还款金额,看着挺吓人,我到底有没有欠钱?这是不是诈骗?” 说实话,这类情况现在太常见了,随着消费金融的普及,像“雅拓邦”...
“张律师,我借了雅拓邦一笔贷款,因为临时周转不开迟了几天还款,结果手机快炸了——催收短信一条接一条,说什么‘已上报征信’‘将采取法律手段’,搞得我晚上都睡不着,我到底该怎么办?是不是真要被起诉了?”
说实话,这类问题太常见了,在如今这个信贷泛滥的时代,谁还没个手头紧的时候?但一旦逾期,平台那套“标准化话术”立马就来了:威胁、恐吓、制造焦虑,目的只有一个——让你赶紧还钱,可问题是,这些短信到底有没有法律依据?你是真的违约了,还是只是被“心理战”拿捏住了?
今天我就来帮你捋清楚三个关键点,看完你就明白:哪些是虚张声势,哪些是真正要命的红线。
很多人以为“过了还款日就是逾期”,其实不一定。
首先得看合同里写的宽限期,有的平台虽然账单日是每月5号,但会给你3-5天的“容时期”,只要在这期间还上,就不算逾期,也不会上报征信,你可以登录雅拓邦APP或者查当初签的电子合同,找找有没有“还款宽限期”这几个字。
举个例子:小王10月5日应还2000元,但他10月7日才还,如果合同写明有3天宽限期,那他就不算逾期,平台发短信说“已影响信用”就是误导。
所以第一步:别被短信吓住,先翻合同。
现在我们来看那些让你心惊肉跳的短信内容。
“您已严重违约,我司将立即向央行征信系统报送不良记录。”
“如三日内未处理,将移交法务部门启动诉讼程序。”
“亲友联系人即将收到通知,请注意社会影响。”
听着挺吓人,但这里面很多都是“套路”。
根据《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和《民法典》相关规定,催收机构不得使用威胁、侮辱性语言,不得向无关第三人透露债务信息(比如发短信给你家人朋友),更不能在未履行告知义务前就擅自上报征信。
重点来了:上报征信不是你想报就能报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确实超过约定还款期且无宽限;二是平台已完成合规的信息报送流程,很多平台为了施压,动不动就说“已上报”,其实是打擦边球,甚至虚假陈述。
更别说“移交法务”“马上起诉”这种话,99%是模板群发,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力,真要起诉,人家走的是法院传票,不是一条60字的短信。
保留证据:把所有催收短信截图保存,包括时间、内容、发送号码,万一后续有骚扰或侵权行为,这就是维权的关键证据。
主动沟通:登录官方APP或拨打客服电话,说明情况,表达还款意愿,如果你确实有困难,可以尝试申请展期或分期,态度诚恳比沉默逃避强一百倍。
核实征信:去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查一下自己的信用报告,如果还没被上报,那就还有缓冲空间;如果已经上了,确认信息是否准确,错误记录是可以申诉删除的。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先生因疫情失业,雅拓邦贷款逾期47天,期间他收到数十条催收短信,其中一条写着:“您的紧急联系人张女士已接到通知,后果自负。” 李先生发现后非常愤怒——他根本没授权平台联系家人。
我们调取了通话记录和短信日志,确认对方确实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多次致电其前女友(紧急联系人),造成严重精神困扰,最终我们以侵犯隐私权和人格权为由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平台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并书面道歉。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即使你欠钱,也不代表对方可以为所欲为,权利边界,法律始终守护。
朋友们,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恐慌中做出错误选择——要么破罐子破摔彻底不还,要么被几句短信吓得转账“消灾”,你要知道,合法的债务需要偿还,但非法的催收必须抵制。
面对“雅拓邦”这类平台的短信轰炸,请你做到三点:冷静查合同、理性看内容、依法留证据,只要你还在积极沟通、有还款意愿,绝大多数纠纷都不会走到诉讼那一步。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信用是无形资产,但尊严更是无价之宝。遇事不怕事,懂法才能护己,我是张律师,下次我们聊聊“被暴力催收怎么办”,记得关注。
—— 全文完 ——
贷款逾期收到雅拓邦短信轰炸?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再行动!,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张律师,我借了雅拓邦一笔贷款,因为临时周转不开迟了几天还款,结果手机快炸了——催收短信一条接一条,说什么‘已...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