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假钞怎么办?不小心用了假币会坐牢吗?律师教你三步冷静应对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买完早餐,摊主突然皱起眉头:“这钱……好像是假的。”一瞬间,空气凝固,心跳加速,你明明记得这张百元大钞是从ATM机里取出来的,怎么就成了“问题钞”?这时候你会不会慌?会不会怕被...
卖早餐的摊主接过一张百元大钞,皱着眉头对着灯光照了又照,最后一脸为难地跟你说:“大哥,这钱……有点不对劲。”
那一刻,尴尬、委屈、甚至有点愤怒的情绪涌上来——我哪知道这是假的?我又不是验钞机!
可现实就是这么扎心:你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收了一张假币。
那问题来了——收到假钱到底该怎么办?是自认倒霉?还是可以追责?会不会被当成“用假币”的嫌疑人?
咱们就来好好唠一唠这个看似小众、实则关乎每个人钱包安全的话题。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害怕:“我收了假钱,会不会被警察抓?”
不会的。只要你不是故意使用假币,也不是明知是假还拿来花,法律上你就不是“犯罪主体”。
关键在于两个字:主观故意。
《刑法》里打击的是“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的行为。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在正常交易中无意收到的,比如买菜、打车、收货款,哪怕这张假币后来被银行没收了,你也只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
但注意!一旦你发现是假币,还拿去超市、便利店继续花出去,那性质就变了——这就是“明知故犯”,属于违法行为,严重的话可能构成犯罪。
别急着把假币撕了出气,也别偷偷藏起来指望“下次混出去”,正确做法是:
如果是在交易现场发现可疑,第一时间要求对方更换,同时保留交易凭证(如小票、聊天记录、监控时间等)。
如果是商家,建议配备验钞机;如果是个人,手机闪光灯+水印观察法也能初步判断。
小贴士:真币有光变油墨、安全线、水印、凹凸感等防伪特征,假币往往印刷模糊、无立体感。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人民币管理条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
正确的做法是:把假币交给银行网点或派出所。
银行会出具《假币收缴凭证》,这是你“清白”的重要证明,千万别自己销毁,否则说不清。
如果你记得是谁给的这张钱,比如是某个顾客、乘客、供货商,可以尝试沟通,要求调换。
虽然法律上没有强制对方必须赔偿(毕竟他也可能是受害者),但讲道理、留证据,有时能协商解决。
比如你是出租车司机,乘客用假币付车费,你有行车记录仪、支付时间、车牌监控,完全可以报警处理。
如果金额较大(比如500元以上),或者对方明显有团伙作案嫌疑,果断报警。
警方可以立案调查假币流通链条,你不仅是在维权,也是在帮社会“打假”。
去年浙江有个案子:一位早餐店老板一天内连续收到3张100元假币,气不过,就把其中一张偷偷找机会“花”给了隔壁水果摊。
结果水果摊主识破后报警,调监控查到源头,早餐店老板被认定“明知假币仍使用”,最终被行政拘留5天,罚款2000元。
你看,本来是受害者,结果因为一时冲动“转嫁损失”,反而成了违法者。
法律不保护“以错纠错”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
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第九条:
金融机构在办理业务时发现假币,应当面予以收缴,并向持有人出具《假币收缴凭证》。
收到假钱不可怕,可怕的是处理方式错误。
记住三句话:
这个世界总有人想钻空子,但我们不能因为别人作恶,就让自己滑向违法的边缘。
守住底线,依法维权,才是普通人最硬的底气。
下次再遇到假钱,别慌,按步骤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律站在你这边。
收到假钱怎么办?一不小心中招了怎么自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卖早餐的摊主接过一张百元大钞,皱着眉头对着灯光照了又照,最后一脸为难地跟你说:“大哥,这钱……有点不对劲。”...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