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呗发短信说贷款逾期了?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再行动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刚收到‘还呗’发来的短信,说我贷款逾期了,可我明明按时还了啊,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诈骗短信?”“会不会影响征信?”一连串问题砸过来,我能理解那种突然被通知“你欠钱了...
某天手机“叮”一声,跳出一条短信:“您在XX银行的贷款已逾期,可能影响个人征信,请尽快还款。”——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征信是不是黑了?”“以后还能不能贷款买房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像朋友聊天一样,把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我不是来吓你的,而是想告诉你:收到这类短信,不等于征信已毁;关键是你接下来怎么做。
首先得明白一个逻辑链条:贷款逾期 → 银行催收 → 上报征信系统 → 形成不良记录。而那条短信,通常只是链条中的“预警信号”,不是最终判决。
很多人以为,只要晚还一天,征信立马就“爆雷”,其实不然,根据央行规定,只有连续逾期超过30天(即“连三”)或累计逾期6次(即“累六”),才构成严重不良记录。大多数金融机构在上报征信前,会有一个“宽限期+提醒期”的过程。
比如你这个月15号该还,但20号还没还,银行可能会发短信提醒;到25号仍没动静,可能打电话催;直到下个月初,才会考虑将数据报送至征信中心。那条短信,其实是给你留了一道“补救门”。
但这里有个大坑要注意:有些网贷平台、小贷公司为了施压,会在你刚逾期一两天就发“已上征信”的警告短信,这种说法,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吓唬你。因为只要是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机构,确实有权上报,但必须真实、准确、合规,如果他们在未满报送周期时谎称已上报,涉嫌虚假陈述,你可以保留证据维权。
还有一种情况更隐蔽:你以为自己没逾期,结果莫名其妙收到通知,这时候要立刻查两点:一是还款卡是否余额不足导致扣款失败;二是有没有更换过手机号,导致没收到银行提醒;三是是否存在身份被冒用贷款的情况。
重点来了:如果你真逾期了,现在最该做的三件事是——
一次短期逾期并不可怕,真正影响你未来贷款、房贷、车贷甚至求职的,是那种“长期失联+拒不还款”的态度,银行不怕你暂时困难,怕的是你“摆烂”。
我曾代理过一位客户小林,90后程序员,工作稳定,有次出差忘记还消费贷,逾期了8天,期间收到三条短信,都写着“已上报征信”,他吓得不敢查征信,也不敢申请房贷,一直租房住。
三年后想买房,去银行一查才发现:那次逾期只记为“1”,属于M1(逾期1-30天),早已结清,根本没影响整体评分,但他白白耽误了三年购房时机,多交了几十万房租。
后来我们调取了当时的催收记录和征信报送时间,发现银行实际是在逾期第32天才上报的,而他在第10天就还清了,理论上完全有机会申请“征信修复”,可因为恐惧和信息不对称,错过了最佳处理窗口。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很多人不是还不起钱,而是被一条短信击溃了心理防线。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这意味着你有还款义务,但也享有知情权和申诉权。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商业银行应当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报送客户信用信息。”
也就是说,不是你想报就能报,必须符合流程和时间节点。
说到底,“贷款逾期上征信短信通知”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预告,它提醒你天气要变了,但要不要淋雨、怎么避雨,主动权还在你自己手里。
我的建议很实在:
✅ 别一看到短信就 panic(恐慌),先核实事实;
✅ 主动沟通比逃避强一万倍,银行更愿意帮“诚实但困难”的人;
✅ 养成设置还款提醒的习惯,用科技避免低级失误;
✅ 定期查征信(每年两次免费),做到心中有数。
信用不是一夜建成的,也不是一次失误就彻底崩塌的,它是你多年行为的累积画像,偶尔走神没关系,关键是——跌倒后能不能迅速爬起来,拍拍灰,继续往前走。
下次再收到那条短信,不妨深呼吸一下,然后对自己说一句:“我知道了,现在开始解决。”
这才是真正的成熟,也是法律最想守护的那种理性与希望。
贷款逾期上征信?收到短信别慌,先搞清这几点再行动!,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某天手机“叮”一声,跳出一条短信:“您在XX银行的贷款已逾期,可能影响个人征信,请尽快还款。”——瞬间心跳加速...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