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头息是什么意思?揭秘贷款中的隐形陷阱!

普法百科3秒前1

急需用钱时借了一笔贷款,明明合同上写的是低利率,但实际到手的钱却比约定的少了一大截?如果你遇到过,那很可能就是中了"砍头息"的套路!

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个金融陷阱,帮你避开这些坑!


什么是"砍头息"?

"砍头息",就是放贷方在放款时,预先从本金中扣除一部分作为利息,导致借款人实际拿到的钱比合同约定的少,但还款时却要按全额本金计算利息。

举个例子:

  • 你向某机构借款10万元,约定年利率10%,借款期限1年
  • 但放贷机构以"手续费""服务费"等名义,先扣掉1万元,实际到手只有9万元
  • 还款时你仍然要按10万元的本金计算利息,最终需还11万元(10万本金+1万利息)。
  • 这样一来,实际利率远超10%,甚至可能翻倍!

砍头息的本质是变相高利贷,它让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大幅提高,甚至陷入"越借越穷"的恶性循环。


砍头息合法吗?

当然不合法!我国法律明确禁止"砍头息"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也就是说,如果放贷机构提前扣除利息,借款人有权要求按实际到账金额计算利息,多还的部分可以要求返还!


如何识别和避免砍头息?

  1. 警惕"先扣费"行为

    如果贷款机构以"服务费""管理费""保证金"等名义,在放款前扣钱,一定要提高警惕!

  2. 仔细核对合同和到账金额

    • 合同金额 ≠ 实际到账金额?很可能就是砍头息!
  3.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

    尽量通过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渠道借款,避免非法网贷。

  4. 保留证据,及时维权

    • 若遭遇砍头息,保存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向金融监管部门或法院投诉。

相关法律条文

  1.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小编总结

砍头息是典型的"明低暗高"贷款陷阱,它不仅增加了借款人的负担,还可能涉嫌违法,大家在借款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被"隐形高利贷"坑害

如果你已经遭遇砍头息,别慌!收集证据,依法维权,法律会为你撑腰!

你有遇到过类似情况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让更多人避坑! 💡

砍头息是什么意思?揭秘贷款中的隐形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姨妈期间请假,社保就能不交了吗?律师朋友说点大实话!
« 上一篇5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