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遗嘱怎么写?专业律师教你避免常见误区!
生活中,我们往往忌讳谈论死亡,但立遗嘱却是对家人最负责任的行为之一,一份合法、清晰的遗嘱能避免亲人因财产纠纷反目成仇,也能确保你的意愿被准确执行。立遗嘱怎么写才有效?又有哪些细节容易被忽视?本文将从法...
劳动者维权常见误区包括认为口头约定有效、维权无时间限制、不了解经济补偿计算、随意辞职有补偿、忽视证据收集等。
误区一:口头约定具有法律效力。很多劳动者在入职时,与用人单位进行了口头约定,比如工资待遇、工作岗位等。一旦发生纠纷,口头约定很难举证。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书面合同能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是维权的重要依据。没有书面合同,劳动者的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误区二:维权没有时间限制。部分劳动者认为,只要权益受到侵害,任何时候都可以维权。实际上,劳动争议有仲裁时效的限制。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超过这个时效,又没有时效中断、中止的情形,仲裁委员会可能不予受理。
误区三:不了解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在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下,劳动者有权获得经济补偿。但很多劳动者不清楚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误区四:随意辞职也能获得经济补偿。一些劳动者认为,只要自己辞职,用人单位就应当支付经济补偿。但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在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如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情况下,劳动者主动辞职才可以获得经济补偿。如果是劳动者自身原因主动辞职,一般是没有经济补偿的。
误区五:忽视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在劳动维权过程中,证据至关重要。但很多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不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如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当发生纠纷时,由于缺乏证据,劳动者的主张可能无法得到支持。因此,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与工作相关的证据,以便在维权时使用。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法律解析: 劳动者维权常见误区包括认为口头约定有效、维权无时间限制、不了解经济补偿计算、随意辞职有补偿、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