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捷信一年半没还?别慌,但也别拖!
老张去年夏天找我咨询的时候,整个人几乎是垮的。
“律师,我捷信的借款逾期一年半了……最近总收到催收电话,说要去我单位,还要告我诈骗,我真的会被抓吗?”
他额头上的汗珠、微微发抖的手,和语气里那种自责又恐惧的情绪,让我一下子意识到——这不是个案,而是许多逾期负债人的真实缩影。
▌逾期一年半,意味着什么?
我们必须冷静地厘清一个事实:捷信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信贷业务属于民事合同关系,而非刑事犯罪,也就是说,单纯逾期不还,一般不构成“诈骗罪”,也不会直接导致坐牢——除非你提供虚假材料、虚构身份意图骗取贷款,那才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但,这不代表没事。
逾期一年半,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时间节点。
它意味着:
- 征信报告上的污点已经非常深刻,自你第一次逾期起,这条不良记录就会上传至央行征信系统,连续逾期超过90天,就属于“严重不良”;一年半,意味着至少18个月的负面记录,会直接影响你未来贷款、信用卡申请,甚至就业和租房。
- 违约金与利息不断累积,捷信借款的利息、手续费、违约金在合同中均有约定,虽然法院会审查其合理性(过高可申请调整),但长时间不处理,债务总额仍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 可能面临法律诉讼,逾期时间长、金额较大,债权人很可能通过诉讼追讨,一旦法院判决生效,你仍不还款,就可能被申请强制执行:冻结银行卡、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名单,甚至拍卖财产。
▌“催收说要去单位、找家人,合法吗?”
这可能是负债人最焦虑的一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个人信息保护法》,债务催收必须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进行,频繁骚扰无关第三人、公开披露债务人信息、恐吓侮辱等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
但现实中,某些催收为了施压,确实可能会尝试联系你的家人、同事,甚至上门。你有权拒绝无关第三方的介入,也可明确要求对方依法沟通,如果对方行为过激,涉及骚扰、诽谤或威胁,你可以保留证据(录音、截图等),向监管部门投诉或报警。
✅ 建议你参考这几步,主动破局:
冷静面对,停止逃避
不要失联,也不要情绪崩溃,主动梳理自己的债务明细,弄清楚本金、利息、违约金具体有多少。主动联系官方,尝试协商还款
联系捷信官方客服,说明实际情况(如失业、疾病等),提出分期或减免申请,虽然成功率不一定高,但积极沟通是缓解催收、避免诉讼的第一步。寻求法律援助
如果你不确定如何谈判,或已被起诉,建议咨询律师,专业的人帮你分析利息是否合法、违约金是否过高,甚至协助拟定还款方案。警惕“反催收”陷阱
市场上有些组织号称“代理债务减免”“修复征信”,但要小心骗局,真正有用的,是依法协商,而不是教人撒谎、伪造材料。
▌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77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除外。
债务逾期,本质上是一个民事问题,而不是人格的失败。
但它若被忽视,就会像隐形的枷锁,越缚越紧。
与其活在恐惧和自责中,不如直面它、梳理它、解决它。
哪怕一年半之久,也仍有协商空间和解决路径。
希望你冷静下来,正规划、慢还款,
一步一步,把自己从泥潭中拉出来。
声明:本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及实务经验撰写,仅供参考,不构成正式法律意见,具体个案请咨询专业律师。
欠了捷信一年半没还?别慌,但也别拖!,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