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急需用钱怎么办?合法借款途径与风险防范指南
“未成年人想借钱,家长不同意怎么办?哪些途径合法?” 原创文章内容 在现代社会,未成年人由于学业、社交或突发情况,可能面临经济压力,比如想买手机、支付学费,或是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资金,但...
生活中难免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无论是向亲友借钱还是通过金融机构贷款,都要注意以下法律风险:
书面协议不能少
口头借款容易“扯皮”,哪怕再熟的亲友,也要写借条或合同,关键内容需包括: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时间、违约责任(如“逾期每日支付违约金0.05%”)。
利息别踩“高利贷”红线
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一年期LPR的4倍(目前约14.8%)的部分无效,比如借10万,约定年息20%,超出的5.2%法院不支持。
小心“砍头息”陷阱
比如借10万,出借方当场扣1万“手续费”,实际到手9万,但借条写10万,这种情况法院会按实际到账金额认定本金。
担保人要谨慎签字
如果为他人担保,一定要明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后者意味着债主可以直接找你全额代还,风险极高!
转账备注要清晰
现金交付难举证,尽量通过银行/微信转账,备注“借款”,若对方狡辩是“赠与”或“还款”,你有证据能翻盘。
2023年杭州某案中,老王借给朋友30万救急,因信任未写借条,半年后对方坚称是“合伙投资款”,老王因无证据败诉。
律师分析:
借款不是“人情往来”,而是法律行为!记住3个动作:
✅写清楚——哪怕只有一句话的借条;
✅转明白——备注借款用途,拒绝现金交付;
✅留后路——录音/聊天记录备份,防抵赖。
如果金额大或对方信用差,直接咨询律师拟定专业合同。法律不保护懒惰的人,你的谨慎才是资金安全的最后防线!
(全文原创,禁止搬运)
急需用钱怎么办?借款前必知的5大法律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借款前必知的5大法律要点 生活中难免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无论是向亲友借钱还是通过金融机构贷款,都要注意以下法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