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如果你正因为别人欠了你68万,而且这钱已经拖了整整一年没还而发愁,那今天这篇文章你可得好好看看。欠了68万,拖了整整一年没还,债主该怎么办?别慌,听我这个老法师给你捋捋清楚
68万逾期1年,这事儿到底有多严重? 咱得明白,68万不是一笔小数目,逾期1年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年下来,利息、违约金(如果合同里有的话)估计都滚了不少了,原本的68万,现在可能已经是一个更大的数字,...
咱们先来说个实在话——借钱给朋友,本来就是件挺纠结的事,借的时候怕伤感情,不借又怕显得自己小气,可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钱借出去了,对方却迟迟不还,尤其是那种明明说好“下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就是一年,电话不接、微信不回,甚至最后连人都找不着的情况。
你可能也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这样的事:一位你曾经信任的朋友,欠了你5000块钱,已经逾期整整一年,这笔钱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它可能是你一个月的房租,可能是孩子的补习费,也可能是你原本计划好的一趟短途旅行,更重要的是,拖得越久,越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信任被一点点消耗的过程。
从法律角度讲,这已经不是一个“朋友间通融一下”的小事了,哪怕只是5000元,只要双方明确约定了还款时间,超期不还就构成了民事违约,很多人总觉得“金额小就不值得走法律途径”,但事实上,法律保护的从来不只是“大钱”,而是每一个合法的债权关系。
你可能会犹豫:“为了5000块钱去打官司,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 但请想一想,对方拖了一年,其实已经是在试探你的底线。对方不还钱的底气,恰恰来自于你觉得“不值得”的心态。
如果真的走到法律这一步,你要怎么做?
证据是关键,不管当初是微信聊天、转账记录、借条还是录音,只要能证明他确实向你借了钱并且承诺还款,就是有效的证据,尤其是借条,如果上面写清楚了还款时间,那就更有利于你。
注意诉讼时效,一般民事诉讼的时效是三年,从约定的还款日到期之后开始计算,如果你一直催对方,每次催收都可以重新计算时效——所以如果你过去一年中曾经通过微信、电话或短信要求他还钱,记得保留好记录。
即便你暂时还不想走到起诉那一步,也可以通过正式发一封《律师函》或者《催款函》给对方,这往往能起到震慑作用,让对方意识到你是认真的,甚至可能因此主动联系你还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79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77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钱,往往是一面镜子,照出人情与利益的边界,5000块钱或许不多,但它背后所代表的信任和尊重,是无价的,如果对方连最基本的还款意愿都没有,这份友谊或许早已变了质。
法律不是用来破坏关系的,而是用来守住底线的方式,你可以选择宽容,但不能失去原则;你可以给对方时间,但不能无限期等待。
希望你既能守住财富,也能看清人心。
咱们先来说个实在话——借钱给朋友,本来就是件挺纠结的事,借的时候怕伤感情,不借又怕显得自己小气,可最让人头疼的...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