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网贷逾期1年短信,真的会被起诉坐牢吗?
那天下午,我正在开会,手机突然嗡嗡一震。
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跳出来:「您的网贷已逾期1年,涉嫌恶意逃废债,我方将移交法务部门启动诉讼程序,请于24小时内联系xxxx,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
心跳倏地漏了一拍。
明明记得自己从未借过网贷,但那一瞬间,还是忍不住慌了几秒。
“逾期一年”、“诉讼程序”、“法律后果”——每个词都像一根针,扎得人坐立难安。
你是不是也收过类似短信?
先别慌,这很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战”。
你以为的“逾期”,不一定是真正的逾期
这类短信往往有三大特征:
- 语气强硬、时间紧迫:常用“24小时”“最后通知”等词汇制造焦虑;
- 模糊债权方信息:不写清楚具体平台名称、借款合同编号;
3.威胁性表述:如“列入失信名单”“承担刑事责任”“影响子女升学”等。
但事实上,普通民事借贷纠纷(包括网贷)一般不涉及刑事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你虚构事实骗取贷款(比如伪造材料申请贷款),否则根本不会“坐牢”。
更重要的是——你真的借过这笔钱吗?
很多人收到短信后一脸茫然,仔细一想才发现:
- 可能是多年前注册过某平台但未借款;
- 可能是身份信息被冒用;
- 甚至可能是平台系统错误或第三方催收公司滥用数据。
如果确实欠款,怎么办?
假如你确实有一笔遗忘的网贷逾期,
- 优先核实债权方:要求对方提供借款合同、放款记录、利息计算方式等证据;
- 警惕“利滚利”陷阱:根据最高法院规定,网贷年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LPR4倍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目前约15.4%);
- 不要私下转账:任何要求通过个人微信、支付宝转账的“和解方案”都是可疑的。
债务可以协商,但恐惧不必被绑架。
律师建议:冷静应对,依法维权
若你收到此类短信,可以这样做:
- 核实真实性:通过官方渠道联系平台客服,确认债务是否存在;
- 保留证据:截屏保存短信内容,记录来电号码,若对方言语威胁可录音;
- 书面申诉:若遭遇暴力催收或虚假债务,向银保监会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 法律咨询:若金额较大或被起诉,可申请法律援助或聘请律师介入协商。
你的恐慌,是对方最想利用的武器,而你的冷静,才是最大的底气。
附:相关法条参考
- 《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 《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构成要件(注意:普通网贷不适用此条)。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4倍。
债务问题本质是民事纠纷,不是道德审判。
无论你是否欠款,都无需被一条短信逼入墙角,核实、协商、依法解决,是应对所有借贷纠纷的唯一正解。
如果你也曾收过这样的短信,别独自焦虑——你不是一个人,法律也在你这一边。
能为你拨开迷雾,更理性地面对所谓“逾期危机”。
支付宝借款逾期1年,后果真的只是多还点钱吗?
« 上一篇1天前
收到网贷逾期网上仲裁短信,我是不是凉了?心里好慌!
下一篇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