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一定会查个人违法记录吗
国企不一定会查个人违法记录,具体情况取决于国企的性质、招聘岗位以及相关规定等因素。
在现实中,不同国企对于是否查询个人违法记录有不同的做法。一些国企在招聘、入职等环节可能会进行背景调查,其中就包含对个人违法记录的查询。这通常是基于岗位的特殊性,如涉及国家安全、财务安全、核心技术等关键岗位,企业为了确保员工的品德和行为符合要求,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安全,会严格审查员工的背景,包括是否有违法记录。例如,在金融类国企招聘财务、风控等岗位时,可能会通过公安机关等渠道查询应聘者的违法犯罪情况,以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并非所有国企都会进行这样的查询。一些普通岗位,尤其是对员工背景要求相对较低的岗位,国企可能不会专门去调查个人违法记录。这是因为调查违法记录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对于一些对员工个人品德和行为要求不那么高的岗位,企业可能会选择不进行此项调查。
国企的性质和规模也会影响是否查询违法记录。大型国企通常有更完善的招聘流程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可能更倾向于进行背景调查;而一些小型国企或地方国企,由于资源有限或管理方式的差异,可能不会对所有应聘者都进行违法记录查询。
同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除了司法机关因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外,个人犯罪记录是应当予以保密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企随意查询个人违法记录的行为。所以,国企是否查询个人违法记录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条
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七条
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
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
第三十八条
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