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后还不还钱是否有罚息
一、强制执行后还不还钱是否有罚息
强制执行后还不还钱可能产生罚息,准确说法是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
如果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了金钱给付义务,被执行人未按期间履行,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该利息计算方法是在按银行同期最高利率计付的债务利息基础上增加一倍。比如判决被告偿还原告10万元欠款,被告未在规定时间内还钱,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后,被告除了要还10万元本金,还要支付相应的加倍利息。
若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是其他非金钱给付义务,被执行人未履行,无论是否给申请执行人造成损失,都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若造成损失,双倍补偿申请执行人已经受到的损失;没有造成损失的,迟延履行金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决定。
所以,强制执行后仍不还钱,被执行人会面临支付额外费用的法律后果,以此敦促其尽快履行义务。
二、一万强制执行后还不还钱怎么办
强制执行后欠款人仍不还钱,可采取以下措施:
1.调查财产线索:法院会查询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车辆、存款、证券等财产。申请执行人也应积极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比如其可能隐匿的收入来源、转移财产的去向等。
2.限制措施:法院有权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进行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如乘、高铁,在星级酒店消费等。还可将其纳入名单,对其信誉进行惩戒。
3.司法拘留:若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法院可对其予以罚款、拘留。拘留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五日。
4.追究刑事责任:情节特别严重时,被执行人可能涉嫌。一旦成立,将面临刑事处罚。
5.执行和解:在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可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约定还款计划和方式。若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可申请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三、超过三年不还钱可以起诉吗法律
超过三年不还钱仍可起诉。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但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仍享有起诉权,法院会受理起诉。
法院受理后,若对方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进行裁判,有机会胜诉。若对方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法院会驳回债权人的诉讼请求。
不过,存在一些情形可导致,重新计算三年。例如债权人向主张过权利、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所以即便债务已过三年,若有证据证明出现诉讼时效中断情形,债权人仍能通过诉讼实现债权。起诉时要准备好、转账记录等能证明关系存在的证据。
以上是关于强制执行后还不还钱是否有罚息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公平法务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