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1年还能买到飞机票?背后真相让人心惊!
老李去年信用卡逾期了整整一年,催收电话接到手软,银行律师函也收了好几封,他心想:“反正暂时没钱还,先拖着呗!”今年小长假他琢磨着带家人去海南度假,偷偷用某第三方平台订机票,居然支付成功了!老李窃喜:“看来征信也没那么严格嘛!”结果到了机场——值机柜台屏幕赫然弹出红色警示,工作人员当面告知:“先生,您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无法乘坐民航航班。”全家五口人拖着行李箱僵在安检口,孩子的哭声和妻子的埋怨声中,老李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社会性死亡”。
为什么逾期一年还能成功购票?
第三方平台的审核漏洞
不少旅游平台为提升成交率,仅验证乘客身份信息与付款有效性,并未与征信系统实时联动核查,就像老李的经历,平台出票时显示“交易成功”,但航司系统在值机环节才会触发风控拦截。“票代”的灰色操作
部分代理商通过技术手段绕过系统检测,甚至用“非本人证件购票”的违规操作(例如利用境外证件号+护照号组合出票),这类操作虽能短暂蒙混过关,但本质上属于欺诈行为,乘客可能面临航司追责。
逾期背后的法律雷区
信用卡长期逾期绝非“小事”——银行在连续催收无果后,通常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触发联合信用惩戒机制:
- ✈️ 禁止乘坐飞机、高铁软卧
- 🏨 禁止入住星级酒店
- 🎯 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 💰 同步曝光至央行征信系统,影响房贷/车贷申请
律师建议:逾期后如何补救?
立即履行还款义务
哪怕暂时无法全额还款,也要主动联系银行协商分期方案,并获取《履行协议证明》,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欠款结清后5年可申请消除不良记录。购票前自查信用 status
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或“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是否被限制高消费(https://zxgk.court.gov.cn/),若已被限制,切勿冒险购票——不仅损失机票钱,还可能因“规避执行”被加重处罚。保留维权证据
若因平台隐瞒限制信息导致购票损失,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要求退一赔三,但注意:故意规避限制令的乘客本身存在过错,维权成功率较低。
相关法条索引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可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自不良行为终止之日起5年。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
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被执行人,可列入失信名单并通报征信机构。
信用社会的规则远比我们想象中更精密——看似“钻空子”的成功购票,实则是法治网络中的一次延迟响应,老李的故事绝不是个例,每年有数万人因失信行为在机场、高铁站被迫中止行程。真正的自由不是能买到一张机票,而是拥有随时出发的信用底气,维护信用就像保护眼睛,别等看不见了才追悔莫及。
(注:本文案例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人物信息已脱敏处理,法律政策截至2023年10月有效,具体执行以各地法院为准)
逾期1年还能买到飞机票?背后真相让人心惊!,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