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情形有哪些内容

普法百科1秒前1
法律解析:

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情形主要包括违反规定或合同约定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因自身过错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等。

一、违反规定或合同约定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如果劳动者未提前通知用人单位擅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责任。比如,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程序员在项目关键时期突然离职,且未提前告知,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公司为了及时完成项目不得不紧急招聘新员工并支付高额的加班费,该程序员就需要对公司额外支出的费用进行赔偿。二、违反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并赔偿损失。例如,某知名化妆品公司的销售人员掌握了公司的客户名单等商业秘密,离职后违反竞业限制协议,到竞争对手公司工作,并将原公司的客户资源带走,给原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该销售人员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三、因自身过错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如果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比如,劳动者在应聘时提供虚假的学历证书、工作经历等信息,使用人单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后来因劳动者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给用人单位带来了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等损失,劳动者需要对这些损失进行赔偿。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
分享举报
未登记的夫妻离婚孩子归谁抚养
« 上一篇2秒前
×
24
2025 11

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情形有哪些内容

法律解析: 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的情形主要包括违反规定或合同约定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