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旷离的法律规定

普法百科1秒前1
法律解析:

法律未明确“旷离”概念,但其与旷工和自动离职相关。旷工指职工在正常工作日无正当理由不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缺勤的行为;自动离职是职工擅自离职并强行解除与企业劳动关系的行为。相关规定分散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没有直接对“旷离”作出明确的定义和详细规定。不过,旷离这一概念所涉及的旷工和自动离职行为,在劳动法律体系中有相应的规范。

旷工方面,从法律角度看,旷工是一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劳动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职工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出勤,明显违反了劳动者应遵守劳动纪律这一基本义务。虽然法律未明确旷工的具体处罚措施,但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合法的规章制度来对旷工行为进行约束和处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有权制定包含旷工处罚的规章制度,但该制度需经过**程序制定且向劳动者公示,才具有法律效力。

自动离职通常是职工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依据《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职职工问题的复函》等相关规定,自动离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职工应当承担责任。《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也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职工旷离给用人单位带来了诸如招聘替代人员的费用、生产经营的直接经济损失等,用人单位有权要求职工进行赔偿。

当职工旷离达到一定程度时,用人单位可以依据规章制度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旷工达到一定天数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那么用人单位在符合规定程序的情况下,可以依法解除与旷工职工的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
分享举报
分居多长时间判定婚姻无效
« 上一篇2秒前
×
24
2025 11

关于旷离的法律规定

法律解析: 法律未明确“旷离”概念,但其与旷工和自动离职相关。旷工指职工在正常工作日无正当理由不请假或请假...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