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不还就是老赖?别被误解坑惨了!
网贷逾期跟老赖一样吗? 很多人一听到“网贷逾期”,立马联想到“老赖”,甚至觉得逾期就是老赖,这其实是个天大的误解!网贷逾期和老赖在法律上完全是两码事,混淆概念不仅误导人,还可能让你陷入不必要的恐慌,...
朋友开口借钱,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一定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人影都找不着,你气得牙痒痒,心里直嘀咕:“这不就是老赖吗?难道不能告他坐牢?”
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翻《刑法》,想看看“借钱不还”到底触犯了哪条法律,毕竟电视里老看到“老赖被抓”的新闻,好像欠钱不还就得坐牢似的,可现实真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

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一件事:借钱不还,到底算不算犯罪?《刑法》管不管?如果不管,那又该怎么追回血汗钱?
没错,你没听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民间借贷纠纷属于民事案件,归《民法典》管,不归《刑法》管,也就是说,对方哪怕赖账十年不还,只要当初借条写的是“借款”,用途合法,没有骗你钱的主观恶意,那就只是“欠债不还”,而不是“诈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老张向你借了5万块,写了借条,约定一年后还,结果到期后他躲着不见,说自己没钱,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去法院起诉他,要求他还钱、付利息,甚至申请强制执行他的房产、车子,但你不能直接报警说“他犯刑法了”,警察大概率会告诉你:“这是民事纠纷,去法院。”
那什么时候才算“犯法”?什么时候能动用《刑法》?
来看一个真实改编案例:
2021年,杭州的小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王某,王某自称做建材生意,急需资金周转,承诺三个月还清并支付20%利息,小李信以为真,转了18万元过去,王某还写了借条。
可三个月后,小李联系不上王某,后来查到,王某根本没有建材公司,所谓“项目”全是虚构的,借来的钱全拿去还了赌债,警方介入后发现,王某在过去一年里用同样手段“借款”近百万元,根本无还款能力。
王某被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注意关键点:
王某不是“还不起”,而是一开始就没打算还,用虚假身份、虚构项目骗取钱财,这才是《刑法》要打击的行为——诈骗,而不是普通的债务违约。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刑事老赖”,核心在于:他借钱时有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不是从头就在骗你?
虽然《刑法》没有“借钱不还罪”,但以下几条,在特定情形下可以适用:
《刑法》第266条【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 适用场景:对方编造理由借钱,压根没能力也没打算还,比如拿去赌博、挥霍,或伪造收入证明。
《刑法》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 适用场景:你已经打赢官司,法院判他还钱,他却偷偷转移财产、装穷逃避执行。
《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部分情形)
恶意透支信用卡,经催收后仍不归还,可能构成此罪。
❌ 注意:这不适用于普通民间借贷。
所以你看,《刑法》不是不管“老赖”,而是只管那些恶意骗钱、藐视司法权威的人,普通人之间因经济困难还不上钱,法律更倾向于通过调解、诉讼、执行来解决,而不是直接抓人。
作为执业十几年的律师,我见过太多当事人情绪激动地跑来问:“为什么不把他抓进去?”但冷静下来,真正有效的维权路径往往是理性且务实的:
保留证据是第一步
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越完整越好,没有证据,别说打官司,连立案都难。
尽快起诉,别等“拖成死账”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是三年,从约定还款日开始算,别因为“抹不开面子”迟迟不起诉,等到人跑了、钱没了,后悔都来不及。
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判决后,如果对方仍不还钱,立即申请查封其房产、冻结银行账户、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限高”),很多“老赖”一被限制坐高铁、飞机,立马就主动联系还款了。
最后提醒一句: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你善良,不代表别人不会利用你的善良,借钱时多留个心眼,还钱时多走一步程序,才能真正守住自己的权益。
借钱是情分,还钱是本分,如果本分都没了,那就别怕撕破脸——法庭上见,才是对公平最好的尊重。
借钱不还就是老赖?刑法哪条管这事,别被坑了还不知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开口借钱,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一定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人影都找不着,你气得牙痒痒,...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