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驾驶怎么处罚?一不留神就进局子,这些红线千万别碰!
朋友聚会喝完酒,觉得自己“还行”“没醉”,一脚油门就上路了?或者开车时刷个微信、看个短视频,觉得“就一眼,没事”?再或者飙个车、闯个红灯,心想“反正没人看见”?别侥幸,这些行为可能已经踩到了“危险驾驶...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两万,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就还,结果转头就把你拉黑,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人影都找不着?更气人的是,他朋友圈还在晒旅游、晒新车,日子过得比你还滋润,这时候你心里肯定在咆哮:“这不就是老赖吗?难道法律拿他没办法?”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老赖”到底算不算犯罪?借钱不还,会不会坐牢?背后有哪些法律红线是绝对不能碰的?

首先得说清楚一件事:单纯“欠钱不还”,本身不等于犯罪,很多人误以为只要对方不还钱,就可以报警抓人,但其实民事债务纠纷和刑事犯罪是两码事,你去派出所报案,民警大概率会告诉你:“这是经济纠纷,建议走法院。”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老赖可以逍遥法外?当然不是!
关键在于——行为是否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或者“诈骗罪”,这才是让“老赖”真正可能坐牢的雷区。
举个例子:你把钱借给他,有借条、有转账记录,证据齐全,于是你起诉到法院,法院判了,让他还钱,可判决生效后,他明明有房有车、工资正常发,却故意转移财产、装穷耍赖,甚至偷偷把房子过户给亲戚……这种情况下,他就已经踩到了刑法的高压线。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也就是说,不是“借钱不还”直接坐牢,而是“法院判你还,你有钱却不还”,这才可能构成犯罪。
还有一种更恶劣的情况: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还,比如虚构投资项目,伪造身份信息,以高回报为诱饵骗你掏钱,拿到钱后立刻消失,这就不只是“老赖”了,而是涉嫌诈骗罪,一旦查实,刑期可能高达十年以上。
所以你看,法律不是不管,而是讲究证据链和主观恶意,如果你发现对方不仅不还钱,还有以下几种行为,就要高度警惕,及时固定证据并报警:
这些,都是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重要线索。
以案说法:
2021年,浙江温州的张某向同事李某借款15万元用于“做生意”,签了借条,约定一年内归还,到期后张某一直推脱,李某无奈起诉,法院判决张某还款,张某上诉后维持原判,可判决生效半年,张某不仅没还钱,还把自己名下的宝马车过户给了妹妹,工资也转入母亲账户,执行法官调查发现其每月收入超两万,明显具备偿还能力。
公安机关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其刑事立案,张某被抓获后,家属迫于压力还清全部本息,并额外赔偿损失,尽管取得了谅解,张某仍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逃避不可怕,但对抗司法才最致命,你以为躲得了债主,躲不过法院;你以为转移得了财产,逃不过天眼。
法条链接:
律师总结:
朋友们,借钱本是信任的交付,但当信任被践踏时,法律就是最后的底线,作为出借人,你要记住三点:
第一,留痕!留痕!留痕!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一个都不能少,最好写清楚用途、利息、还款时间,必要时录音取证。
第二,别拖!别拖!别拖!一旦发现对方有赖账苗头,尽早起诉,判决书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没有它,公安不会立案。
第三,善用执行手段,申请法院查封、冻结、限高、纳入失信名单,步步紧逼,让老赖寸步难行。
最后提醒一句: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你的沉默,只会助长对方的嚣张,该出手时就出手,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与权益。
老赖可以嚣张一时,但绝不能逍遥一世,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老赖借钱不还,真能坐牢吗?这些红线一碰就进局子!,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两万,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就还,结果转头就把你拉黑,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人影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