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借钱不还,担保人要背锅?珠海这起老赖案给你敲响警钟!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好心帮朋友做担保,结果人一翻脸,钱没还上,债主转头就找你讨债?听起来像电视剧桥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我们珠海这样的沿海城市,经济往来频繁、民间借贷活跃,这类“担保人被坑...
朋友张口借两万,说好三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就是三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连人影都找不着?更气的是,人家日子照常过,车照样开,饭照样吃,就是不还钱——这种人,我们俗称“老赖”。
山东潍坊就曝出一起典型案件:一名男子借了亲戚近10万元,承诺年底归还,结果几年下来装聋作哑,法院判决后仍拒不执行,当地法院联合公安实施强制措施,将其司法拘留,名下房产也被查封拍卖,这事一出,街坊邻里拍手称快,也给所有“欠钱不还”的人提了个醒:别以为躲得掉,法律不是摆设!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借钱容易要钱难?一旦对方成了“老赖”,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办?又有哪些法律武器可以真正用起来?
这起潍坊的案子其实特别典型,借款人张某和出借人是表兄弟,2020年因做生意周转困难,向表哥借了9.8万元,写了借条,约定一年内还清,起初还能偶尔联系,后来干脆失联,表哥多次上门催要无果,无奈之下起诉到法院。
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决张某偿还本金及利息,可判决生效半年多,张某既不履行也不申报财产,名下却开着一辆宝马,还在市区有两套房产,执行法官调查发现,他通过亲戚账户转移资金,明显属于“恶意逃避债务”。
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其采取司法拘留15天,并启动房产拍卖程序,部分款项已执行到位,张某也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坐高铁、飞机、贷款统统受限。
这个案子最让人唏嘘的,不是金额有多大,而是那种“熟人之间仗着情分耍赖”的心态,很多人觉得:“反正咱是一家人,你能把我怎么样?”可法律面前,亲情不能当挡箭牌,诚信才是底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出借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有权查控其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
失信被执行人将被限制乘坐飞机、高铁、入住星级酒店、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别小看这些条文,它们不是写在纸上的空话,一旦进入执行程序,法院可以冻结银行卡、查封房产、扣押车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尤其是现在全国法院执行系统联网,“老赖”想躲?基本不可能。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处理过上百起民间借贷纠纷,说实话,最让我痛心的,不是借钱的人穷,而是明明有钱却故意赖账。
你要明白一件事:借钱不还,在法律上不是“道德问题”,而是“违法行为”,严重的就是“犯罪”。
如果你正在遭遇类似困境,请记住这几点:
最后我想说,社会需要信任,但信任不能建立在自我牺牲的基础上,法律存在的意义,就是保护老实人,惩罚不守规矩的人。
潍坊这起案子抓得好,不是因为抓了一个人,而是传递了一个信号:你可以暂时困难,但不能假装失忆;你可以协商延期,但不能恶意逃债。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别等到戴着手铐才想起,当初那张借条,写的不只是数字,还有做人的底线。
—— 一位不愿看到更多“老赖”逍遥法外的律师
借钱不还成老赖?潍坊这起案子给你敲响警钟!,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张口借两万,说好三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就是三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连人影都找不着?更气的是,人家日子照...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