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的老赖长什么样?视频曝光后,还能赖得掉吗?

金融债务4秒前1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就是半年,微信不回、电话拉黑,最后连朋友圈都屏蔽你了?更离谱的是,刷个短视频平台,居然看见人家背着新包、吃着高档餐厅,日子过得比你还滋润,你心里憋屈吧?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最近网上特别火的一类视频,实名曝光老赖”,有人把催债过程拍下来,配上文字:“这人欠我三万块两年不还,现在天天旅游晒朋友圈”,然后定位到对方家楼下,甚至贴出身份证信息,这类视频传播极快,点赞动辄几十万,但问题来了——这种曝光方式合法吗?能真正解决问题吗?还是只会让矛盾升级?

借钱不还的老赖长什么样?视频曝光后,还能赖得掉吗?

咱们先说重点:欠钱不还,本质上是民事债务纠纷,不是你想怎么曝光就怎么曝光的。很多人觉得,“他都不讲信用了,我还讲什么法律?”可恰恰是这种“以暴制暴”的心态,最容易让自己从受害者变成侵权者。

举个例子:小王借给同事两万块应急,约定半年内还清,结果到期后对方各种推脱,后来干脆换了手机号,小王气不过,在抖音上传了一段视频,标题写着“某某某,人渣借钱不还!家住xx小区X栋”,还打了马赛克的身份证照片,视频火了,同事被公司知道后被迫辞职,结果呢?对方一纸诉状告上来,告小王侵犯名誉权和隐私权,法院最后判了:虽然确实欠钱,但公开传播他人个人信息造成精神损害,需赔偿八千元。

你看,本是占理的一方,反而赔了钱,还上了失信名单的风险边缘打转。


以案说法|一次曝光,换来三年官司

2023年浙江有个真实案例,李女士借给亲戚五万元做小生意,多年未还,她一怒之下在快手发布视频,配文“亲情喂了狗,亲戚成老赖”,并展示了对方家庭住址、孩子学校名称等细节,视频被大量转发,对方儿子在学校遭同学嘲笑,心理受创就医。

亲戚反诉,法院审理认为:即便存在真实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也不得通过互联网公开贬损他人人格、泄露隐私的方式追债。最终判决李女士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1.5万元。

这个案子特别典型——它告诉我们:情绪解决不了问题,法律才能。

你以为的“正义曝光”,可能只是网络暴力的开端,而真正的维权路径,从来都不是靠流量审判,而是靠证据说话、程序推进。


法条链接|这些法律规定你必须知道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
    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

  2. 《民法典》第1024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通过捏造、歪曲事实或使用侮辱性言辞贬损他人,构成名誉侵权。

  3. 《民事诉讼法》第100条
    债权人可通过申请财产保全、提起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权,而非自行采取强制措施。

  4. 《刑法》第293条之一(催收非法债务罪)
    若采用恐吓、跟踪、骚扰等方式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可构成犯罪。

换句话说:你可以追债,但不能违法追债;你可以起诉,但不能网暴。


律师总结|理性维权,才是最强的底气

作为执业十几年的律师,我见过太多因为“一时冲动”毁掉自己生活的债权人,他们原本有理,却因方式不当反被起诉;原本能拿回本金,最后反倒赔上时间和金钱。

面对借钱不还的老赖,记住这三步:

✅ 第一步:收集证据
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借条录音,一样都不能少,没有证据,再正义也站不住脚。

✅ 第二步:正式催告
发一封书面《催款函》,明确还款期限与后果,保留送达证据(如邮政EMS),这是后续诉讼的重要依据。

✅ 第三步:依法起诉
去对方户籍地或常住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若胜诉后仍不履行,可申请强制执行,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才是真正的“社会性死亡”。

至于那些火爆的“曝光视频”?别碰,它或许让你短暂出了一口恶气,但代价可能是你无法承受的。

真正的强者,不是靠情绪宣泄赢得关注,而是用规则守护自己的权利。

下次当你想按下发布键时,请先问问自己:
我是想解决问题,还是只想发泄愤怒?

前者走法律,后者伤人伤己。

选择权,在你手里。

借钱不还的老赖长什么样?视频曝光后,还能赖得掉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怎么聘请律师?应该注意这些关键点!
« 上一篇45秒前
×
23
2025 11

借钱不还的老赖长什么样?视频曝光后,还能赖得掉吗?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就是半年,微信不回、电话拉黑,最后连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