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借钱不还,真会坐牢吗?别再被欠钱就是犯罪忽悠了!
朋友借你几万块说好年底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干脆人间蒸发?你气得牙痒痒,心想:“这不就是诈骗吗?怎么不去坐牢?”——先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人又气又懵的话题:老赖借钱不还...
朋友张口借了几万块,当初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一定还”,结果一拖就是一年半载,电话不接、微信拉黑,人影都见不着,你气得牙痒痒,心里盘算:“这都算诈骗了吧?能不能报警抓他?他是不是要坐牢?”——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老赖欠钱不还,难道不能刑拘吗?
今天咱就掰开揉碎地讲清楚这件事:欠钱不还,到底能不能构成犯罪?什么时候才可能真的“进去”?普通人该怎么合法维权?

先说结论:单纯欠钱不还,一般不构成刑事犯罪,不能直接刑拘。
是的,你没听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归法院管,不归公安局管,警察不会因为你朋友不还你两万块就上门把他铐走,这不是“打击老赖”的力度不够,而是法律本身就有明确的界限——民事违约和刑事犯罪,是两码事。
你可以去法院起诉他,打赢官司后申请强制执行,查封他的车、冻结他的银行卡、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老赖名单”),甚至限制他坐高铁、飞机,但这些都属于民事执行措施,不是刑事处罚。
那什么情况下,借钱的人才会真的“进去”呢?
关键看一个字:骗。
如果对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还,借的时候就编造理由、伪造身份、提供虚假担保,比如拿着假房产证做抵押,或者冒充老板骗你投资款,实际上钱一到账就挥霍一空、人间蒸发——这种行为就可能涉嫌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这时候,公安机关就可以立案侦查,真有可能刑拘、判刑。
但注意!这个“骗”必须有证据,不能因为人家现在不还钱,你就反推“他当初就是骗我的”,法律讲究的是证据链,不是情绪判断。
2022年,杭州有个案子挺典型,张某向同事李某借了10万元,说是要投资开奶茶店,还写了借条,约定了利息和还款时间,结果钱到手第三天,他就把钱全投进了境外赌博平台,输了个精光,之后失联,电话不接,家也不回。
李某报警,警方最初不予立案,理由是“民事纠纷”,后来李某收集证据发现:张某根本没有注册任何餐饮公司,所谓的“店面选址”全是虚构,连聊天记录里都提到“借点快钱翻本”,警方以涉嫌诈骗罪立案,张某被刑拘,法院认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你看,重点不在“没还钱”,而在“借钱时就在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发现存在虚假诉讼、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或涉嫌诈骗等犯罪线索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也就是说,只有当你能证明对方“从一开始就骗”,才可能触发刑事程序。
兄弟姐妹们,别再轻信“欠钱坐牢”的谣言了,法律不是情绪的出口,而是理性的规则,老赖确实可恶,但我们维权也得讲方法、讲证据。
如果你遇到借钱不还的情况,请记住这三步:
至于能不能刑拘?别指望靠这个吓人,真正有用的,是冷静收集证据,走法律程序,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前提是,你得主动去追。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借钱出去的是情分,还钱回来的是本分,守不住本分的人,法律会教他重新认识两个字——代价。
老赖借钱不还,真能被刑拘吗?别再被欠钱坐牢吓唬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张口借了几万块,当初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一定还”,结果一拖就是一年半载,电话不接、微信拉黑,人影都见不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