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借钱不还?手握证据还能拖多久?教你三步追回血汗钱!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朋友张嘴借五千,说“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半年过去,电话不接、微信拉黑,人影都找不着,更气的是,刷朋友圈他还去三亚度假了——这哪是没钱,这是压根就不想还! 别急,今天我就用...
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就是大半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见面装傻充愣,最后干脆摆出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架势?更气人的是,他一边欠着你的钱不还,一边朋友圈晒旅游、发聚餐、换新手机……这时候你心里肯定在问:这人是不是没法治了?老赖借钱不还可以吗?
别急,我告诉你——不可以!法律绝不允许这种“欠钱是大爷”的行为逍遥法外。

咱们先理清一个基本概念:借钱不还,本质上是违约行为,严重了就是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别被“老赖”这两个字吓住,听起来好像他们多有底气,其实大多数老赖都是纸老虎,就怕你较真、走法律程序。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老赖,我们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做?
第一步,收集证据是关键。
很多人吃亏就吃在“讲情面、不留痕”,你以为关系好不用写借条?转账用现金没留记录?口头约定利息对方不认账?这些都会让你在维权时举步维艰。
正确的做法是:
第二步,催收要有策略,别激化矛盾也别轻易放弃。
可以先温和提醒,再逐步升级语气,保留每一次沟通记录,包括通话录音(注意:单方录音在民事诉讼中通常可作为证据使用),如果对方明确拒绝还款或失联,那就别再“心软”了,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三步,果断起诉,让法院给你撑腰。
拿着证据去法院立案,现在基层法院对小额债务纠纷处理效率很高,很多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一个月内就能开庭判决,一旦胜诉,对方仍不还钱?别慌,你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查他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微信支付宝资金,甚至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名单——到时候他坐不了高铁、贷不了款、孩子上不了私立学校,看他还能嚣张几天!
而且你知道吗?有些“老赖”在收到法院传票那一刻就主动联系你还钱了,为什么?因为怕影响征信、怕单位知道丢脸、怕被列入黑名单影响子女政审……说白了,他们最怕的就是“动真格”。
李女士和同事王某关系不错,去年对方以家里人生病为由借了8万元,说是三个月归还,当时碍于情面没打借条,只在微信上说了几句,李女士通过支付宝分两次转了过去,结果半年过去了,王某一直推脱,后来直接不回消息。
李女士几乎要放弃时,找到我们咨询,我们让她把所有聊天记录导出来,发现有一段明确对话:“姐,这次真的谢谢你借我八万救急,年底一定还!” 我们又调取了转账凭证,形成完整证据链,随即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
开庭时,王某辩称这是“投资款”,但拿不出任何反证,最终法院采信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判决王某限期偿还本金及逾期利息,判决生效后,王某仍未履行,我们协助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冻结其工资卡账户,每月扣划3000元直至还清。
李女士感慨:“原来不是没办法,是我一开始太信任他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出借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老赖之所以敢赖账,往往是因为他们判断你“不会告”“怕麻烦”“拿我没辙”,但你要明白:你的钱,是你熬夜加班挣来的,是你省吃俭用攒下的,凭什么让他们轻轻松松挥霍?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只要你手里有证据,流程走得对,法院就是你最硬的后台,不要觉得打官司丢人、费劲,比起金钱损失和心理压抑,走一趟法院的成本微不足道。
记住一句话:对付老赖,温柔要有,底线更要硬。
该谈的时候好好谈,该告的时候坚决告,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对自己负责。
下次再有人问你:“老赖借钱不还可以吗?”
请你挺直腰板回答:不行!法律不允许,我也不会答应。
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就是大半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见面装傻充愣,最后干脆摆出一副“要钱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