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怎么算?工资越高缴得越多?这3个误区90%的人都踩过!

普法百科34秒前1

每个月工资条一发,看到“应纳税所得额”那栏的数字,心里“咯噔”一下——明明工资没涨多少,怎么扣的税越来越多了?更离谱的是,朋友比你晚入职、工资差不多,可人家交的税却少一大截,这是为啥?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个人所得税”这个看起来高深、其实只要搞懂规则就能轻松拿捏的话题,掰开揉碎讲清楚,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不懂个税规则,白白多缴了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税,而这些钱,原本可以是你下一次旅行的基金、孩子的教育储备,或者只是安安心心存进卡里。

个税怎么算?工资越高缴得越多?这3个误区90%的人都踩过!


个税不是“工资×税率”这么简单!

很多人误以为:“我月薪2万,那就按2万乘以税率交税。”大错特错!

个税计算是阶梯式+累计预扣法,它不是每月独立算账,而是从1月到12月一路累计,也就是说,你的“税负感”会随着年收入递增而逐步加重。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小李月薪2万,五险一金每月扣3000元,专项附加扣除(比如租房、子女教育)每月能抵3000元。
那么他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
20000(工资) - 5000(起征点) - 3000(社保) - 3000(专项附加) =9000元

然后根据累进税率表:

  •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税率3%,速算扣除数0
  • 超过36000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20

注意!这里用的是累计预扣法
1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 9000 × 1 = 9000元,适用3%税率,应纳税 = 9000×3% = 270元
6月:累计6个月,应纳税所得额 = 9000×6 = 5.4万元,已超3.6万,进入10%档,

应纳税总额 = 54000×10% - 2520 = 2880元
减去前5个月已缴税额(假设为270×5=1350),6月当月只需补缴:2880 - 1350 =1530元

看到了吗?同样是月薪2万,6月缴的税可能是1月的5倍还多,这不是公司坑你,是税制设计如此。


三大常见误区,你中了几个?

年终奖单独计税一定划算?
2024年起,年终奖并入综合所得计税已成为趋势,过去你可以选择“单独计税”,避免跳档,但现在,是否拆分要具体测算,有些人发现,把年终奖合并后反而税率更低,因为专项附加扣除能摊更多。

工资高就得多缴税,没得选?
错!合理利用专项附加扣除,你能合法“节税”。

  • 子女教育:每个孩子每月1000元
  • 赡养老人: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
  • 住房贷款/租金:每月1000-1500元
  • 继续教育:每月400元
  • 大病医疗:年度超1.5万部分据实扣除,上限8万

这些加起来,一年可能帮你省下几千甚至上万税款,但很多人填了就忘了更新,换房、换工作、孩子升学都没及时调整,等于主动放弃退税权利。

退税=国家发钱?
不少人每年3月等“退税到账”,兴奋得像中奖,但你要明白:退税≠赚钱,它是你多缴税的返还,真正聪明的人,是平时预扣精准,年终既不补也不退,把现金流掌控在自己手里。


以案说法:白领小张多缴税8000元,只因漏填这一项

我的当事人小张,上海某互联网公司员工,年薪32万,平时工资打卡,年终奖发8万,去年报税时,系统提示需补税近1.2万元,他懵了:“我平时扣得不少啊,怎么还要补?”

我们一查才发现:他母亲年满60岁,符合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条件,但他从未申报!
按政策,独生子女每月可扣2000元,全年2.4万元。
这部分免税额度没用上,导致他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虚高,白白多缴税约8000元

更可惜的是,这笔钱本可以通过单位在每月工资中抵扣,减少预扣压力,但他一直没填信息,我们帮他完成更正申报,成功退税7800多元。

教训是什么?政策红利不会自动到账,你得主动“认领”。


法条链接(真实有效,便于查证)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国发〔2018〕41号)第二章至第七章:
    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与条件。

  3.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0号:
    关于办理2021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明确汇算时间、渠道与补退税流程。


律师总结:个税不是负担,而是你该掌握的“财务语言”

很多人把个税当成不得不交的“成本”,但在我看来,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你对自身财务的掌控力。
真正的税务智慧,不在于逃税避税,而在于懂规则、用规则、提前规划。

记住三点:

  1. 每月看一看工资条,关注“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变化;
  2. 每年年初更新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尤其家庭结构有变时;
  3. 年终奖发放前做一次税负测算,决定是否并入综合所得。

你不需要成为税务专家,但至少要做个明白人,毕竟,每一分钱,都是你辛苦赚来的,不该缴的,一分都不能多给;该退的,也绝不能轻易放弃。

说到底,个税怎么算?答案不在计算器里,而在你对自己生活的了解程度里。

个税怎么算?工资越高缴得越多?这3个误区90%的人都踩过!,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社保断了怎么办?补缴怎么操作?错过了还能追回来吗?
« 上一篇6分钟前
×
06
2025 11

个税怎么算?工资越高缴得越多?这3个误区90%的人都踩过!

每个月工资条一发,看到“应纳税所得额”那栏的数字,心里“咯噔”一下——明明工资没涨多少,怎么扣的税越来越多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