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形式怎么填?选错了赔钱又背锅,一文讲透避坑指南!
公司让你签合同,人事甩过来一张表,上面写着“用工形式”四个字,下面列着“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非全日制”“实习”“劳务协议”……你懵了,随便勾了一个,心想:“反正都是干活,填啥不一样?” 可...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开车不小心蹭了别人,或者走路时被人撞了一下,当时觉得没事就走了,结果几天后对方打电话来要赔偿?这时候,你要写个“事情经过”说明情况,可一提笔就犯难:到底该怎么写?写多了怕被抓住把柄,写少了又说不清,写得不准确甚至可能让自己担全责。
别急,今天我就以一个专业律师的视角,手把手教你:事故经过到底该怎么写,才能既讲清事实,又保护自己?

很多人以为,写个事故经过就是简单描述一下“谁在什么时候干了啥”,其实大错特错,这种文字一旦签字或发送出去,在法律上就可能成为关键证据,直接影响责任划分、保险理赔,甚至成为法院判案的依据。
我见过太多人因为几句话写得不当,从“无责”变成“主责”,本来能拿赔偿的,最后反而要赔钱。
所以记住一句话:写事故经过,本质是在构建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叙事”。
无论你是交通事故、 workplace工伤,还是日常纠纷,写事故经过都要围绕五个核心要素展开:
⚠️ 特别提醒:不要用主观判断词!
别说“他闯红灯”“他明显有错”,除非你有监控或交警认定,应该写成:“对方在红灯状态下进入路口。”——这是观察事实,不是结论。
很多人一着急就写:“我当时吓死了,他冲出来像疯了一样!”
这种情绪化表达在法律上不仅没用,还可能被对方律师拿来攻击你的判断力。
正确的写法是:“事发时我保持注意力集中,车速约30公里/小时,发现对方车辆从右侧非机动车道突然向左变道,距离约5米,我立即踩刹车并鸣笛示警,但未能避免轻微碰撞。”
你看,这段话没有情绪,只有动作和反应,可还原、可验证,这才是高质量的事故陈述。
如果答案不明确,建议先保留文字版本,咨询专业人士再定稿。
去年有个客户李女士,骑电动车在小区门口被一辆倒车的SUV剐蹭,她当时觉得不严重,物业让双方写个“事情经过”备案,她在纸上写了句:“我没注意,他倒车时我正好经过,不小心碰上了。”
结果保险公司调取监控发现,其实是车主没看后视镜、也没打转向灯,全责明显,但就因为李女士写了“我不小心”,对方咬定她也存在过错,最终责任被划为“主次责”,李女士自己承担了30%维修费,白白赔了八千多。
她后来懊恼地说:“我以为就是走个形式,没想到一句话就成了‘认错书’。”
这就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本想息事宁人,却因表述不当把自己坑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
这意味着,你写的那份“事故经过”,很可能在后续纠纷中被视为书证,具有法律效力。
写事故经过,从来不是小事,它不是应付差事的文字游戏,而是一次法律风险防控的机会。
记住我的三点建议: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老实”就对你温柔。
但只要你懂得规则,哪怕一次小事故,也能全身而退。
下次再有人让你写“事情经过”,别慌,掏出这篇文章,照着写,稳得住场子,守得住底线。
事故经过怎么写?写错了可能赔钱又背锅!,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开车不小心蹭了别人,或者走路时被人撞了一下,当时觉得没事就走了,结果几天后对方打电话...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