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怎么写?法律文书中如何精准描述事件经过

普法百科18小时前4

法律文书中"经过"的四大黄金法则

用时间轴代替"流水账"

许多人在描述经过时习惯用"接着…后来…"的流水账模式,这种写法容易模糊关键节点,正确做法是:

  • 先列出事件发展的时间节点(精确到分钟更好)
  • 在每个时间点下只记录客观行为(如"10:05 张某用右手击打李某面部")
  • 避免连续使用"之后""过了一会儿"等模糊表述

示例:
"2023年8月15日14时30分,王某驾驶车牌号京A12345的黑色轿车由东向西行驶至建国路路口时,未按交通信号灯指示停车,与由南向北正常行驶的李某电动车发生碰撞。"

经过怎么写?法律文书中如何精准描述事件经过

人物行为要"可视化"

法律文书中的行为描述必须达到"监控录像"级别的精确度:

  • 写明具体肢体动作(如"举起木棍击打"而非"动手打人")
  • 标注物体接触部位(如"方向盘撞击受害人左肩")
  • 慎用概括性词语(如"施暴""侮辱"应转化为具体动作描述)

证据链要"嵌入式"

高明的"经过"描述会自然融入证据线索:

  • 物证:"争吵过程中张某摔碎的玻璃杯(见物证照片3)"
  • 书证:"李某随后通过微信向王某发送'这事没完'(见聊天记录截图)"
  • 视听资料:"此时便利店监控显示(见视频2分15秒)…"

情绪与事实要"隔离处理"

切忌出现"他故意…""明显是报复"等主观推断,正确做法是:

  • 把情绪表现转化为客观描述(如"王某面色通红,声调提高至80分贝")
  • 需强调主观状态时注明依据来源(如"根据在场证人陈某证言,当时张某曾说'今天非要教训你'")

以案说法:一份"经过"描述如何改变案件走向

案例背景:2022年杭州某小区电梯冲突事件,最初当事人提交的说明写道:"他先骂我家人,我气不过才推了他一下,他自己没站稳摔倒了。"这种描述直接导致公安机关初步认定为故意伤害。

律师修改后
"2022年7月8日19时15分,在XX小区3号楼电梯内:
① 周某(身高约180cm)面对身高163cm的李某,用食指指向李某鼻尖说'你们家没一个好东西'(物业监控录像7月8日19:14:33);
② 李某后退至电梯角落时,周某继续前进步伐(见监控19:14:47脚印鉴定报告);
③ 19:14:51李某双手向前平推周某胸部(法医鉴定推力约5公斤),周某后退中因踩到电梯门槛凹陷处失衡倒地。"

案件转折:修改后的描述通过嵌入监控时间、身高对比、力学分析等客观要素,最终促使检察院认定李某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法条链接:经过"描述的法律要求

  1.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64条
    "当事人陈述应当写明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要素。"

  2. 《民事诉讼法》第67条
    "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外文书证,必须附有中文译本。"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3条
    "当事人陈述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语言。"


律师总结:三个必须避免的"经过"雷区

  1. "情感渲染陷阱"
    法律需要的是"可以验证的事实",不是"让人共情的故事",删除所有"我觉得""他肯定"类表述。

  2. "关键细节黑洞"
    特别注意记录:

    • 双方当事人体位关系(谁在前谁在后)
    • 物体原始位置(如刀具最初放在何处)
    • 环境特殊状况(地面湿滑/灯光昏暗等)
  3. "证据孤岛现象"
    避免出现"他说""我记得"等无法验证的孤证,每一句描述都应考虑:

    • 是否有监控/证人佐证?
    • 是否能与伤情/痕迹鉴定对应?
    • 是否符合物理常识(如"一拳打飞三米"需力学评估)

最后提醒:写完"经过"后,不妨用"五何法则"自查——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果,每个要素都必须有证据支撑,法律不相信"故事",只认可用证据链编织的"事实拼图"。

经过怎么写?法律文书中如何精准描述事件经过,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翼支付逾期1年,你的生活会被拖垮吗?
« 上一篇18小时前
网贷逾期累计7次,我是不是彻底没救了?
下一篇 »18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