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举报偷税漏税?发现线索后该怎么做?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知道某个公司或个人在偷偷逃税,账目做得“天衣无缝”,但自己又拿不准能不能举报、怎么举报、会不会惹上麻烦?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的公司,明明生意火爆,门庭若市,结果一查纳税记录,居然年年亏损?或者你在某家网红餐厅吃完饭索要发票,对方却支支吾吾说“系统坏了”,干脆给你打个折让你别要了?这些看似“小事”的背后,可能藏着一个巨大的黑洞:偷税漏税。
很多人心里会嘀咕:“这事儿跟我有啥关系?”但其实,每一分税款都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公共利益——修的路、建的学校、发的养老金,哪一样不是靠税收撑起来的?如果有人钻空子逃税,等于在悄悄动大家的“奶酪”。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发现了偷税漏税行为,该怎么举报?会不会惹上麻烦?证据不够能不能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清楚这件事。
当然行!根据我国法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检举,你不需要是税务人员,也不需要是竞争对手,哪怕你只是个顾客、前员工、邻居,只要掌握线索,就可以依法举报。
记住一句话:举报偷税漏税,不是“多管闲事”,而是守护公共利益的正义之举。
别被“打官司”“写材料”吓住,现在举报渠道非常便捷,总结下来就是“三步走”:
收集基础证据
 不用你像侦探一样拍视频蹲点,但至少要有“能说明问题”的材料。
注意:匿名举报也可以受理,但如果有联系方式,税务机关后续核查时能及时联系你补充信息,处理效率更高。
选择举报方式
 目前最常用的有三种:
等待反馈与保护自己
 税务机关接到举报后,会在1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一旦查实,会对被举报企业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甚至处以罚款,而作为举报人,你的身份信息是严格保密的,法律明文规定不得泄露。
更关键的是——如果查实补税金额较大,你还可能获得奖金激励!根据《检举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奖励暂行办法》,最高可奖励10万元。
去年浙江有个真实案例特别典型,一位会计跳槽到一家连锁奶茶店做兼职,偶然发现公司所有外卖平台收入都不入公账,而是通过老板个人微信收款,员工工资也全用现金发放,她起初没在意,直到一次去税务局办事,听说类似情况会被重罚,便鼓起勇气写了封匿名信,附上了几张后台截图和自己的劳动合同。
没想到,这封信直接引爆了稽查行动,税务部门顺藤摸瓜,调取了三年的平台交易数据,发现该品牌累计隐匿收入超800万元,少缴税款近120万,最终企业被追缴税款+罚款共计230多万元,负责人也被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而那位会计,虽然匿名,仍因线索关键获得了5万元奖金。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改变局面的,不是惊天动地的证据,而是一次勇敢的发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不列或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办法》第七条:
 检举人可以实名或匿名检举,税务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不得将检举人个人信息及检举内容透露给被检举人或其他无关人员。
《检举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奖励暂行办法》第五条:
 对查证属实并依法处理的案件,按照实际追缴税款、罚款等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很多人不敢举报,怕被报复、怕流程繁琐、怕“胳膊拧不过大腿”,但我想说:法治社会的进步,往往始于普通人的较真。
偷税漏税从来不是“小错”,它损害的是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守法经营的企业反而成本更高,投机取巧的却赚得盆满钵满,而你的一次举报,可能是压垮违法链条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也建议大家:
 ✅ 举报前尽量固定证据,避免情绪化操作;
 ✅ 能实名尽量实名,更有助于案件推进;
 ✅ 不公开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防止反被追责。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而每一个愿意站出来的人,都是照进黑暗的那一束光。
你,准备好成为那束光了吗?
怎么举报偷税漏税?发现企业做假账该不该出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的公司,明明生意火爆,门庭若市,结果一查纳税记录,居然年年亏损?或者你在某家网...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