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犯罪?小心一不留神成犯罪嫌疑人!
原创文章内容: 老张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网贷逾期3个月,他竟然收到了催收短信,称他涉嫌"贷款诈骗",可能被列为"犯罪嫌疑人",老张懵了:欠钱不还是民事纠纷,怎么突然和"犯罪"扯上关系?...
“兄弟,帮我转个账,事成之后分你一万?”或者朋友突然找你,“借个银行卡用用,反正你也用不着”,听起来好像只是动动手指的事,还能赚点外快,挺美,可你知道吗?这种看似“无害”的帮忙,可能正一脚踩进了“洗钱”的雷区,轻则罚款,重则坐牢,人生直接改写。
今天咱们不讲复杂的金融术语,也不堆法律条文,我就用大白话,跟你聊清楚——什么叫洗黑钱?怎么判刑?普通人最容易在哪儿栽跟头?

很多人觉得,洗钱是毒贩、贪官、黑社会的事,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但现实是,很多被判洗钱罪的人,压根没拿过一分钱赃款,只是“借了张卡”“转了个账”“收了笔款”,结果人就进去了。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
 小李手头紧,朋友老王说:“哥们儿,把你银行卡借我用用,有人要打一笔钱进来,你收到后转给我,我给你2000块好处费。”小李一想,反正卡闲着也是闲着,还能白赚两千,干!结果这笔钱是诈骗团伙骗来的赃款,通过小李的账户中转,资金链条被“清洗”了一道。
小李虽然不知道钱是哪来的,但他明知对方用途不明,还收好处费,法院认定他“应当知道资金来源非法”,构成洗钱罪。
你看,就这么简单,一步踏错,就是犯罪。
我国《刑法》里有两个主要罪名跟洗钱有关:
洗钱罪(刑法第191条)
 这是最直接的罪名,如果你明知是毒品、黑社会、恐怖活动、走私、贪污贿赂等犯罪所得,还通过转账、取现、投资、买卖资产等方式“漂白”资金,就构成此罪。
量刑标准: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刑法第312条)
 这个罪名更常见于普通人,比如你不知道对方是贩毒的,但你明知道这钱来路不正(比如数额巨大、交易异常),还帮忙转移、藏匿、套现,也可能被判这个罪。
量刑一般是3年以下,情节严重的,3到7年。
重点来了:“明知”不一定非得你亲眼看对方犯罪,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判断——你是否拿了高额好处?交易方式是否反常?对方身份是否可疑?有没有刻意规避监管?这些都可能被推定为“应当知道”。
所以别再说“我不知道啊”——法律有时候不听这一套。
2022年,浙江一名在校大学生小陈,因生活费紧张,在网上看到一条广告:“收闲置银行卡,一张1500元。”他心想,反正不用,卖了还能换台新手机,于是把自己的银行卡、U盾、手机号卡打包卖给陌生人。
结果这张卡被用于电信诈骗,累计流入赃款超80万元,警方顺藤摸瓜抓到小陈,庭审时他哭着说:“我真的不知道他们会用来骗人……”
法院认为:小陈作为成年人,明知出售银行卡可能被用于违法活动,仍为牟利提供全套支付工具,客观上为犯罪提供了便利,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
一个手机,换三年案底,值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1条:
 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312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说到底,洗钱不是离我们很远的事,它可能藏在一次“帮忙转账”里,藏在一张被卖掉的银行卡里,甚至藏在你替朋友收的一笔“生意款”里。
我作为律师,劝你三句话:
法律不会因为你说“我不懂”就网开一面,但只要你守住底线——不贪、不侥幸、不糊里糊涂当“工具人”,就能远离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干净的钱,才睡得安稳。
洗黑钱会坐牢吗?一不小心帮忙转账就犯罪?,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兄弟,帮我转个账,事成之后分你一万?”或者朋友突然找你,“借个银行卡用用,反正你也用不着”,听起来好像只是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