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团伙怎么定罪?一旦涉案,后果有多严重?

普法百科36秒前1

“某地破获特大网络诈骗案,抓获嫌疑人上百人”?看到这种消息,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些人真坏”,但紧接着可能就会疑惑: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怎么判的?是不是只要参与了就算诈骗团伙成员?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诈骗团伙怎么定罪?背后有哪些法律逻辑和现实考量?

先说结论:在我国,不是所有参与骗钱的人都按“诈骗罪”一刀切处理,法院怎么定罪,得看具体角色、行为、主观意图和证据链条,换句话说,同样是坐在诈骗窝点里打电话的人,有人可能被判十年以上,有人可能只算帮助犯从轻处罚,甚至有些人能争取不起诉。

诈骗团伙怎么定罪?一旦涉案,后果有多严重?

定罪的核心:分工明确≠人人同罪

很多人以为,只要进了诈骗公司,哪怕只是发发短信、拉拉群,也一定构成诈骗罪,其实不然。

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有明确规定: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责任各不相同,在诈骗团伙中:

  • 组织者、策划者、出资人:通常是主犯,量刑最重,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
  • 骨干成员(如技术支撑、话术培训、资金洗白):属于积极参加者,一般认定为主犯或重要从犯,刑期多在三到十年之间;
  • 底层人员(如客服、接线员、跑腿取现):如果能证明其明知是诈骗仍参与,通常认定为从犯,可减轻处罚;但如果能证明被蒙蔽、刚入职且未获利,有机会争取缓刑或不起诉。

关键点来了:“明知”二字决定命运

什么叫“明知”?不是你说“我不知道是骗人的”就行,法院会综合判断你的学历、工作经历、收入异常、聊天记录、转账路径等,比如一个月拿两万块做“客服”,天天背“投资稳赚不赔”的话术,还频繁更换账号——这想说不知道,难!

定罪不止看行为,更看重证据链

现实中,公安机关破案后不会马上抓人,而是先梳理整个资金流、通讯流、信息流,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包括:

  • 后台服务器数据(谁登录、谁操作)
  • 银行流水(赃款去向)
  • 聊天记录(是否讨论分赃)
  • 口供互证(上下线指认)

只有这些证据形成闭环,才能精准锁定每个人的责任,同一个办公室里的两个人,一个被定诈骗罪,另一个却被认定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因为后者只是提供了银行卡或微信号,并未直接参与诈骗实施。

这就像做饭:一个是掌勺炒菜的厨师(主犯),一个是递锅铲的学徒(从犯),还有一个只是卖菜的摊贩(帮信罪),虽然都跟“饭”有关,但法律责任天差地别。


📚以案说法:一场“兼职客服”背后的十年牢狱

2022年,广东破获一起冒充电商平台退款的电信诈骗案,警方捣毁窝点时,抓了17个人,其中有位叫小林的年轻人,才21岁,大专毕业没多久,在招聘平台看到“高薪客服”招聘信息,月薪8000起,包吃住。

他进去干了两周,每天就是照着话术表打电话,说“您买的商品有问题,我们要给您理赔”,他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想着“我只是打个电话,又没逼人转账”,就没多问。

结果案子一破,小林也被捕了,起初他以为自己顶多罚点钱,没想到最终被判了三年六个月

为什么?因为检方调出了他的微信聊天记录——他曾问组长:“有人报警怎么办?”对方回答:“别管,反正钱到账就清号。”这条对话成了“明知诈骗仍参与”的铁证。

更致命的是,他经手的五名被害人共被骗走43万元,属于“数额巨大”,尽管他是从犯,但仍难逃重判。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你以为的“不知情”,在证据面前可能不堪一击


⚖️法条链接:哪些法律在管这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或无期。

  2. 《刑法》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九条:共同犯罪相关规定
    明确区分主犯、从犯、胁从犯的刑事责任。

  3.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对“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作出量化标准(如诈骗超50万属“数额特别巨大”)。


💬律师总结:别让“无知”成为入狱的借口

作为执业多年的刑事辩护律师,我想说一句扎心但真实的话:在这个时代,你不需要亲手骗人,也可能因“配合”而坐牢

如果你正在找工作,看到“日结高薪”“无需经验”“在家办公”的招聘信息,请多留个心眼,特别是涉及转账、收款、拉群、引流的工作,一定要查清楚背后的业务模式。

记住三个原则:

  1. 不贪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太好的事多半是陷阱;
  2. 保留证据:入职合同、聊天记录、工资流水都要存档;
  3. 及时止损: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停止参与并报警,争取认定为“被动参与者”或“情节轻微”。

最后提醒一句:法律不会因为你年轻、不懂法就网开一面。真正的自由,来自于清醒的认知和克制的选择

别等到手铐戴上才后悔:“我当初要是知道……”
那时候,已经晚了。

诈骗团伙怎么定罪?一旦涉案,后果有多严重?,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被骗了钱,到底怎么判?普通人必须知道的诈骗罪真相!
« 上一篇6分钟前
×
31
2025 10

诈骗团伙怎么定罪?一旦涉案,后果有多严重?

“某地破获特大网络诈骗案,抓获嫌疑人上百人”?看到这种消息,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些人真坏”,但紧接着可能就会疑...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