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刑法?普通人必须知道的7个法律常识
“刑法”这个词我们经常在新闻、影视剧里听到,但你真的了解它吗?刑法不仅是惩罚犯罪的工具,更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就用最通俗的语言,带你彻底搞懂“刑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刑法到底是...
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你中奖了,只要交点手续费就能领几十万;或者微信上有个“朋友”急着借钱救急,转完才发现对方头像都换了好几天;又或者在网上买了个便宜手机,结果等来的是一包纸巾……
这些不是段子,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很多人被骗后第一反应是:“气死我了!报警能不能把钱要回来?”但更关键的问题其实是:这种人,到底会被判几年?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今天咱们不讲法条堆砌,也不整那些冷冰冰的文字,我就用大白话,带你把“诈骗罪”从头到尾捋一遍——让你知道,当骗子被抓时,法院到底是怎么判的,而我们普通人又能从中学会什么。
很多人以为,只要骗了钱就是诈骗罪,其实没那么简单,法院判刑,主要看三个核心要素:
是不是真的“骗”?
 关键在于行为人有没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比如你说代购名牌包,收了钱却不发货,还拉黑对方,这就不是简单的违约,而是典型的诈骗。
骗了多少钱?
 这是最直接影响量刑的因素,我国刑法规定:
注意啊,这不是按“人均损失”算的,而是累计金额,哪怕每人只骗了几百块,但骗了上千人,加起来超过50万,照样可能判无期!
有没有加重情节?
 比如针对老人、学生、病人下手;利用疫情、灾情实施诈骗;或者冒充公检法人员恐吓你转账……这些都会从重处罚,甚至直接升档量刑。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挺让人心酸的,一位35岁的女士小林,在婚恋网站认识了一个“成功男士”,两人聊了两个月,感情升温很快,对方说自己在做外汇投资,稳赚不赔,还发来账户截图——短短一周赚了十几万。
小林动心了,先是投了5万,赚了8000,提现也顺利,于是她陆陆续续把积蓄、公积金、甚至借了网贷,总共转了147万过去,结果第三笔刚打完,平台就登不上了,人也失联。
报案后警方顺藤摸瓜,抓到了一个6人团伙,藏身境外,专门针对单身女性搞“杀猪盘”,主犯王某,31岁,大学辍学后混迹东南亚,手下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聊天养感情,有人做假平台,有人洗钱。
最终法院认定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且有组织、跨区域作案,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80万元,其他成员也都被判了三到八年不等。
这个案子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林在庭审时的一句话:“我以为他是唯一懂我的人,没想到我只是他们名单上的第47个目标。”
你看,法律可以惩罚骗子,但有些伤,一辈子都补不回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细化了金额标准和从重情形,
说实话,作为律师,我见过太多人被骗后崩溃的样子,报警是必要的,追赃也是有可能的,但你要明白:很多钱,一旦转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我想提醒你几点:
最后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法律是最后的武器,但它保护的是理性的人,愿你永远不需要用到它,但如果真遇到了,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守住钱包,更要守住清醒,这个世界很复杂,但只要你脑子清楚,骗子就永远没机会。
被骗了钱,到底怎么判?普通人必须知道的诈骗罪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你中奖了,只要交点手续费就能领几十万;或者微信上有个“朋友”急着借钱救急,转完才发现对方头...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