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怎么缴税?一文读懂个体工商户纳税全流程
“个体户怎么缴税?”这是许多创业者、自由职业者和小微企业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个体工商户作为最常见的经营主体之一,纳税方式相对灵活,但涉及的政策和计算方式也容易让人困惑。不同的经营模式、收入规模、行业类...
你开个小店,做点生意,注册了个体户,每天忙着接单、发货、算成本,可到了月底、年底,突然发现——哎,该交税了?怎么交?交多少?要不要请会计?甚至有人问:“我都自己干,没雇人,是不是就不用交社保了?”
别慌,今天咱们不整那些晦涩的法条术语,我就用大白话,把个体户的“税账”给你捋清楚,这不光是合规问题,更是你能不能安心赚钱的关键。

先说结论:个体户不是“免税主体”,只要做生意有收入,就得依法纳税,主要涉及三类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附加税费。
很多个体户一听“增值税”就头大,以为很高,其实不然,国家对小规模纳税人有优惠政策:
举个例子:你开个奶茶店,一季度收入28万,没超过30万,这季度增值税一分不交,爽吧?
但如果超过标准,比如季度卖了40万,那就要按1%的征收率缴增值税(原3%,疫情期间降为1%,目前仍执行)。
温馨提示:一旦你开票给客户,哪怕对方不要发票,你也得如实申报,税务系统现在很智能,“进销匹配”一查一个准。
很多人搞混:个体户赚的钱,是不是按“工资薪金”交个税?错!这是经营所得,税率完全不同。
经营所得采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从5%到35%不等,和工资的七级不一样。
但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个体户不会自己算账报税,怎么办?税务局有两种方式:
举个例子:你一年流水60万,核定应税所得率为10%,那应纳税所得额就是6万,对应税率10%,速算扣除数1500,最终个税 = 60000×10% - 1500 =4500元。
比你想象中低多了吧?所以别一听“交税”就怕,合理利用核定政策,税负完全可以控制。
附加税包括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加起来大约是增值税的12%左右。
重点来了:如果增值税免了,附加税也同步免征!也就是说,月入10万以内,不仅增值税不交,附加税也不用交。
这个问题太典型了,很多人觉得:“我又没雇员工,自己一个人干,凭啥交社保?”
答案是:以个体户名义参保,可以自愿选择是否缴纳职工社保,但强烈建议缴!
为什么?
现在很多城市允许个体户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职工社保,缴费比例比企业低,自己承担全部,但待遇一样。
比如在北京,2024年灵活就业人员每月医保+养老合计约1300元,看起来不少,但换来的是终身保障,长远看,这笔投资值。
老王在小区门口支了个煎饼摊,办了营业执照,日均流水800元,一年下来差不多30万,他听说“小规模纳税人免税”,就没申报过任何税。
结果去年税务稽查上门,发现他两年没报税,也没开票记录,虽然30万在免税范围内,但他没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属于“逾期未申报”。
最后补申报没问题,但被处以罚款8000元,还上了税务异常名单,影响后续贷款和信用。
更惨的是,有个顾客吃了煎饼不舒服,想索赔,结果发现老王没买任何保险,也没签劳动合同(虽然没雇人),最后赔了近2万。
律师点评:
免税≠不申报!哪怕一分钱税不交,也得按时填写申报表,这是法定义务,个体户虽小,风险不小,该买的意外险、责任险不能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3%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9号:
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
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属于“经营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很多人觉得个体户自由自在,没人管,但现实是:自由的背后是责任,经营的背后是法律。
你不需要一开始就请会计,但必须做到三点:
记住一句话:合法省税,不是逃税;合理筹划,才能走得更远。
你是个体户,但你不“孤立”,懂税、守法、有保障,你的小生意才可能从小摊变成品牌,从一个人干到一群人拼。
别让无知,毁了你的努力,从今天起,把“税事”当回事,你的每一分收入,才真正属于自己。
个体户怎么缴税?没雇人也要交社保吗?一文讲透经营背后的税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开个小店,做点生意,注册了个体户,每天忙着接单、发货、算成本,可到了月底、年底,突然发现——哎,该交税了?怎...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