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起诉,怎么就变成诈骗罪了?别慌,先搞清这几点!

金融债务34秒前1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一时手头紧,房贷、车贷或者网贷还不上,逾期了好几个月,催收电话一个接一个,短信轰炸不停,结果某天突然收到法院传票,说你涉嫌“贷款诈骗罪”被起诉了?那一刻,脑袋“嗡”的一下:我只是没钱还,怎么就成了“骗子”?

先别急着崩溃,很多人一听到“诈骗罪”三个字就吓懵了,以为自己要坐牢了,但真相是:不是所有贷款逾期都会构成诈骗罪,关键在于——你当初借钱的时候,是不是抱着“根本不想还”的心态去骗钱的?这才是法律最关心的核心。

贷款逾期被起诉,怎么就变成诈骗罪了?别慌,先搞清这几点!

咱们来捋一捋:你是因为失业、生病、投资失败导致暂时还不上,还是从一开始就伪造收入证明、虚构用途、拿钱跑路?前者是民事纠纷,后者才可能触碰刑事红线。

现实中,很多金融机构为了施压还款,动不动就威胁“要报诈骗”,甚至有些催收公司也会夸大其词,搞得借款人草木皆兵,但其实,真正的“贷款诈骗罪”在刑法里有明确门槛,不是随便扣帽子就行的。

真正构成诈骗罪的关键,是“非法占有目的”,也就是说,你在申请贷款时,主观上就没打算还,通过虚假材料骗取资金,并且把钱用于挥霍、转移或隐匿,用假身份证办十几张信用卡套现后人间蒸发;拿经营贷的钱去赌博、炒币亏光;或者虚构项目骗银行几百万然后出国……这些行为才有可能被认定为刑事犯罪。

而如果你只是因生活变故导致逾期,哪怕拖了两年没还,只要能证明你一直在努力协商、部分还款、没有逃避催收,那大概率属于合同违约或民事借贷纠纷,顶多被起诉还钱、上征信黑名单,不会进监狱。

也有一种情况特别危险:恶意逃废债,比如故意换手机号、搬离住址、拉黑所有联系人,名下资产偷偷转给亲戚,这种“躲猫猫”式的行为,很容易被司法机关推定你有“非法占有目的”,从而滑向刑事责任的边缘。

一旦出现逾期,最忌讳的就是“装死”,正确的做法是:主动联系平台说明困难,争取展期、分期或减免;保留沟通记录;哪怕暂时一分不还,也要让对方知道你“想还,只是暂时还不上”。


以案说法:

2021年,浙江杭州的张先生因创业失败,名下三笔网贷累计逾期超18万元,平台多次催收无果后报警,警方以“贷款诈骗”立案侦查,案件移送检察院后,律师调取了张先生全部聊天记录、还款历史和失业证明,发现他曾在逾期后主动联系平台提出分期方案,微信记录中多次表达“等拿到赔偿金一定还”,且名下无大额消费或资产转移,最终检方认定其不具备非法占有目的,撤销刑事指控,转为民事诉讼处理。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行为细节决定性质,哪怕欠款数额大、时间长,只要有证据表明你始终有还款意愿,就不该轻易背上“诈骗”的罪名。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明确规定了“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使用虚假手段”,缺一不可,单纯还不起,不等于诈骗。


律师总结:

兄弟姐妹们,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法、乱应对,面对债务压力,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把自己推向刑事风险的悬崖边,记住一句话:民事违约是“还不起”,刑事诈骗是“不想还”,只要你问心无愧,有困难就坦白沟通,保留证据、积极协商,法律会给你留一条出路。

如果你已经被立案调查,千万别自己瞎辩解,第一时间找专业律师介入,梳理事实、固定证据、厘清边界,一句解释的时机不对,可能就让你从“负债人”变成“嫌疑人”。

钱可以慢慢还,但自由和名誉一旦失去,代价太大,别让一场财务危机,演变成人生悲剧。

贷款逾期被起诉,怎么就变成诈骗罪了?别慌,先搞清这几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逾期被起诉会影响贷款吗?一次失信,真能毁掉十年信用?
« 上一篇6分钟前
×
27
2025 10

贷款逾期被起诉,怎么就变成诈骗罪了?别慌,先搞清这几点!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一时手头紧,房贷、车贷或者网贷还不上,逾期了好几个月,催收电话一个接一个,短信轰炸...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