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额度提不上去?征信被查多了会降额?银行到底怎么看你!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想办张新卡,或者申请一笔贷款,结果银行秒拒;又或者某天突然发现,用了好几年的信用卡莫名其妙被降了额度,连客服都说不清楚原因?你一头雾水地问:“我按时还款、从不逾期,凭什么?”其实...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信用卡、网贷一时周转不过来,拖着拖着就逾期了,结果催收电话不断,最后还收到了法院传票?那一刻,心凉了一半,更扎心的是,你正打算申请一笔贷款救急,比如想换个房子、做点小生意,或者把高息债务整合一下……但一查征信,发现自己已经被起诉了。
这时候你心里难免打鼓:我都被告上法庭了,还能去银行贷款吗?还有没有希望?

咱们不绕弯子,也不整那些模棱两可的“理论上可以”,我作为一名从业十多年的金融诉讼律师,用最实在的话,给你掰扯清楚这件事。
先说结论:被起诉了不代表完全不能贷款,但几乎99%的情况下,主流金融机构会直接拒你于门外。
为什么?
因为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审批贷款,核心看三点:信用记录、还款能力、法律风险。
而一旦你被起诉,这三个维度全崩:
更现实的是,现在银行风控系统都是大数据模型驱动,一旦抓取到“涉诉信息”“执行案件”“失信记录”,系统直接判定为“高风险客户”,连人工审核的机会都没有。
我说“几乎没戏”,不是“绝对没戏”,现实中,也有极少数人,在被起诉后依然拿到了贷款,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见过三种情况:
起诉后迅速和解,结案且未进入执行程序
比如你被银行起诉,但在开庭前还清欠款,法院出具了《民事调解书》或《撤诉裁定》,并且没有被列入执行名单,这种情况下,虽然征信有“诉讼记录”,但状态是“已结案”,部分非银机构(比如某些消费金融公司)可能会酌情考虑。
提供强担保或抵押物
如果你名下有房产、车子,能做抵押贷款,有些地方性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愿意接单,毕竟有实物兜底,但利率高、额度低,属于“救命型贷款”,不是理想选择。
转向非传统渠道,但务必警惕陷阱
有些助贷平台声称“被起诉也能贷”,但你要睁大眼睛——很多是套路贷、砍头息、虚假承诺,我处理过太多案子,当事人本来只想借5万还债,结果被诱导签下20万合同,最后越陷越深。
这条路不是不能走,但必须找正规持牌机构,签合同前一定让律师过目。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32岁,互联网从业者,因为疫情失业,信用卡和网贷累计逾期17万,被三家机构起诉,其中一家已申请强制执行。
他原本想申请一笔公积金贷款买房,结果系统刚提交,秒拒。
他来找我咨询时几乎绝望:“王律师,我是不是这辈子都别想再贷款了?”
我没有直接否定他,而是帮他做了三件事:
半年后,他虽然征信还没完全恢复,但凭借稳定的新工作收入+父母房产抵押,最终在一家地方银行获批了一笔经营性贷款,利率偏高,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被起诉不是终点,关键是你有没有行动力去修复信用链条。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以下几条直接影响你的信贷资格: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
禁止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但依法公开的不良信息(如法院判决、执行信息)可以采集并用于信用评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老赖名单”,一旦上榜,坐高铁、飞机、贷款、招投标全都受限。
《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涉诉客户明显不符合“偿还能力”审查标准。
这些法条不是摆设,它们实实在在地嵌入银行的风控系统,决定你能不能贷到款。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逾期被起诉,就像信用世界里的一道伤疤,它不会立刻消失,但你可以让它慢慢愈合。
如果你正面临这种情况,请记住这四点:
最后提醒一句:别信“洗白征信”“内部渠道放贷”的鬼话,那是骗你手续费的陷阱,真正的信用修复,靠的是时间+诚意+实际行动。
被起诉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弃了对自己的信任。
路难走,但只要方向对,一步一步,总能走出泥潭。
——王律师写于深夜案卷之间
逾期被起诉了还能贷款吗?银行到底怎么看官司缠身的你?,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信用卡、网贷一时周转不过来,拖着拖着就逾期了,结果催收电话不断,最后还收到了法院传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