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财产可供执行可否终结执行
无财产可供执行可否终结执行
无财产可供执行是可以终结执行的,具体规定如下:
1.最高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当被执行人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时,执行法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这一规定旨在规范执行程序,避免无休止的执行过程对司法的浪费。
2.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并不意味着案件就此结束,而是暂时中止执行,等待被执行人具备履行能力或有可供执行财产时再行恢复。
二、终结执行后如何恢复执行
终结执行后,恢复执行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1.如果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可以随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这一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只要被执行人确实存在可供执行的财产,人民法院经核查属实后,就应当恢复执行。
2.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五年内,人民法院应当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如果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符合恢复执行的条件,人民法院将依职权恢复执行。
这两种途径共同构成了终结执行后恢复执行的制度体系,为债权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终结执行对老赖有何影响
公平法务提醒你,终结执行程序对“老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终结执行并不意味着债务就此消失,被执行人仍然需要承担还款责任,一旦被发现具备履行能力或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将立即恢复执行。
2.终结执行程序后的定期财产查询制度,使得“老赖”们的财产无处可藏。
3.通过信息化、动态化的财产查控网络和执行联动机制,法院能够及时发现并查封被执行人的财产,从而有效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4.终结执行程序还增加了“老赖”们的失信成本,提高了社会诚信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司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无财产可供执行时可以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终结执行并不意味着案件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