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要花多少钱?诉讼费到底怎么算?
诉讼费怎么算?一文说清法院收费那些事儿 打官司除了要考虑胜诉概率,还得提前算一笔账——诉讼费到底要交多少?这笔钱可不是法院随口要价,而是有明确的计算标准,今天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避免踩坑!...
明明觉得自己有理,可一听“打官司要先交几千块诉讼费”,立马心里打鼓,犹豫要不要告?或者朋友劝你“赶紧起诉维权”,可你一查费用,发现比预想要贵得多,瞬间觉得“这官司划不来”?
别急,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像朋友聊天一样,把“诉讼费到底怎么算”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不管你是想追讨欠款、离婚分财产,还是被公司辞退想索赔,只要涉及打官司,这篇文章都能帮你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很多人以为法院收诉讼费是“看心情”或者“看你有多能告”,其实完全不是,我国《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诉讼费怎么收,全靠“案件类型+争议金额”来定。
就是两个维度决定你要交多少钱:
举个最常见的情况——你朋友借了你8万元一直不还,你想去法院起诉,这时候,诉讼费怎么算?
根据规定,不满1万元的部分,收50元;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2.5%加收。
我们来算一笔账:
也就是说,你为了追回8万,先得交给法院1800元“门票钱”,听起来有点肉疼,但别急,这笔钱不一定全是你的“成本”。
很多人不知道一个关键点:诉讼费最终是由败诉方承担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赢了官司,法院判决书里一般会写:“本案案件受理费XXX元,由被告承担。”
然后你可以拿着判决书去申请强制执行,连本带利一起追回来。
但注意!这钱是“判由对方出”,不是当场退给你,你得先垫付,等判决生效后才能通过执行程序要回来。
别一听要交费就退缩,只要你证据充分、事实清楚,这场“前期投入”大概率能回本,甚至还能震慑对方主动和解。
法律也考虑到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不是人人都能轻松掏出几千块,所以有几种特殊情形,可以减、免、缓交诉讼费:
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你“打不打得动”这场官司,提前了解,才能掌握主动权。
别忘了,诉讼费只是“入场券”,真正打官司的成本可能还包括:
这些都不包含在诉讼费里,但都是实际支出,建议你在决定起诉前,先做个“成本收益评估”:
赢了能拿回多少?输了损失多大?有没有更省事的解决方式?比如调解、协商、发律师函?
一张措辞严谨的律师函,就能让对方乖乖还钱,何必走到对簿公堂?
我曾经接过一个案子:老张借给邻居5万元做小生意,写了借条,约定了利息和还款时间,结果到期后对方赖账,电话不接,微信拉黑。
老张气不过,想去法院告,但一打听要交1000多块诉讼费,顿时犹豫了:“万一他没钱执行,我不是白花了?”
我帮他分析后告诉他:
第一,你有借条、转账记录,证据扎实,胜诉概率高;
第二,诉讼费赢了由对方出,等于“先借法院的钱打官司”;
第三,可以同时申请财产保全,冻结对方账户,防止他转移资产。
老张听了放心了,果断起诉,结果不仅本金利息全拿回,连诉讼费、保全费都由对方承担,后来他还笑着说:“早知道这么顺利,一年前就该告!”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别让“怕花钱”耽误了维权,只要理在你这边,该出手时就出手。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
民事案件根据财产案件标的额分段累计交纳,1万元以下50元,1万至10万部分按2.5%计算,后续阶梯递减。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除外,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各自负担数额。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
很多人把诉讼费当成“打官司的阻力”,其实它更像是一个“筛选机制”——既防止滥诉,也提醒我们:权利需要成本,但不该因成本而沉默。
记住几个关键点:
✅ 诉讼费按标的额阶梯计算,金额越大费率越低;
✅ 胜诉后由对方承担,相当于“先用后还”;
✅ 特殊群体可申请减免,别怕开口;
✅ 打官司不只是算费用,更要算证据、算胜算、算执行可能性。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算清楚怎么实现。
当你手握证据、心怀正义时,请别因为一时的费用犹豫而错过维权的最佳时机,该告,就理直气壮地告!
毕竟,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它永远为清醒且勇敢的人留着一扇门。
诉讼费怎么算?打官司要花多少钱?一文说清不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明明觉得自己有理,可一听“打官司要先交几千块诉讼费”,立马心里打鼓,犹豫要不要告?或者朋友劝你“赶紧起诉维权”...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