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后收到已立案短信,是真是假?别慌,先搞清这几点!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平台的贷款已逾期,系统已自动提交至公安机关立案处理,请尽快还款,避免承担刑事责任。”看到这种消息,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不会真要坐牢吧?是不是得马上筹钱...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写着:“您因贷款长期逾期未还,已被债权人起诉,法院已受理,案号XXX,请尽快登录XX链接查看传票详情……”?
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一沉?腿有点发软?脑子里瞬间闪过一堆念头:我确实有笔贷款没还上,但真到被起诉这一步了吗?法院会直接发短信通知吗?这个链接能点吗?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种“法院传票短信”到底靠不靠谱?你是真的被告了,还是正掉进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里?
咱得划重点:法院从不会通过短信发送正式传票。
你没看错,正规司法程序中,法院送达法律文书(比如传票、起诉状、判决书)有严格规定,必须采用书面邮寄、直接送达、公告送达或电子送达平台推送等方式,而所谓的“短信+链接”让你自己点开看传票,99.9%是诈骗!
真正的法院传票不会藏在一条短短的短信里,也不会附个二维码或短链接让你扫码查看,那玩意儿八成是木马病毒,一点进去,银行卡信息、身份证号、手机验证码全都被偷走。
那什么情况下你会真正收到法院通知?
当你确实长期拖欠贷款,银行或网贷平台走法律程序起诉你时,法院立案后,会通过以下方式之一通知你:
判断真假的关键来了——
👉 看送达方式:短信+链接=假!纸质文件或官方平台通知=真! 语气:恐吓、催促、制造紧迫感的=高度可疑!
👉 看是否索要钱财:凡是让你“交保证金”“消除案底”“线上缴费”的,全是骗局!
如果你真有逾期贷款,也别一味恐慌,法律给债务人留了空间,哪怕对方起诉了,你也拥有答辩、举证、调解、申请分期还款的权利,关键是要主动应对,而不是被一条短信吓得乱了阵脚。
真正的法律程序讲证据、讲流程、讲权利义务平衡,而骗子只讲情绪操控,用“坐牢”“征信崩塌”“子女受影响”这些话术把你吓懵,然后趁虚而入。
以案说法:
去年杭州的张先生就遇到了类似情况,他曾在某网贷平台借了两万,后来失业断供了七八个月,一天,他收到一条“法院传票”短信,说已被列入失信名单,再不处理就要拘捕,短信里有个链接,他一时心慌点了进去,按提示输入了身份证、银行卡和验证码,结果卡里仅剩的五千块被瞬间转走。
报警后警方调查发现,这是典型的“仿冒法院通知”电信诈骗,骗子利用公开渠道获取部分借贷信息,精准投放诈骗短信,而张先生从未被真正起诉——那家平台还在催收阶段,根本没走诉讼流程。
更讽刺的是,一个月后,平台真的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但法院是通过邮政寄送传票到他户籍地,并电话确认签收,这一次,他心里反而踏实了:真程序,不怕;假通知,才最危险。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
“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达受送达人;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经受送达人同意,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
《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第十条明确:
“电子送达可以采用手机号码、电子邮箱、诉讼平台账户等途径,但应通过人民法院统一的电子送达平台进行,并生成送达回执。”
换句话说:法院可以发电子通知,但必须通过官方平台,不能用微信、短信链接随意推送。
律师总结:
面对“贷款逾期法院传票”类短信,我的建议就三点:
第一,别点链接、别回信息、别信“紧急处理”那一套,冷静下来查源头,打贷款机构客服电话核实,或登录“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查询案件进展。
第二,真被起诉不可怕,逃避才最伤身,如果你确有债务问题,积极配合法院程序,争取调解或分期,远比躲着强,法律不是只为债权人服务的,它也保护你作为债务人的基本权利。
第三,保护个人信息,就是守护你的钱袋子,别在不明网站填写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一个数字输错,可能损失的就是几个月的工资。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恐惧是骗局的养料,理性是自保的铠甲。遇事别慌,先问“这合法吗?合规吗?合理吗?”——三个问题答完,真相自然浮现。
你不是孤军奋战,法律永远站在清醒者这一边。
收到贷款逾期法院传票短信,是真是假?别慌,先搞清这几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写着:“您因贷款长期逾期未还,已被债权人起诉,法院已受理,案号XXX,请尽快登录XX...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