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别慌,搞清楚这条短信从哪儿来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一文讲清你的权利与应对策略**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我的贷款已经逾期,再不还钱就要上报征信、起诉、冻结账户……可我明明按时...
收到“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一文讲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心跳瞬间加快,手心冒汗,脑子里闪过无数个问号:我明明按时还了啊?是不是系统出错了?还是……有人冒用我的信息贷款?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一名处理过上千起金融纠纷案件的执业律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不是每一条“逾期”短信都代表你真的违约了,更不意味着你马上就要被起诉或上黑名单。** 关键在于——你要学会分辨真假、掌握节奏、守住底线。 今天这篇文章,不讲晦涩法条,也不灌心灵鸡汤,就用大白话,带你一步步看清贷款逾期短信背后的真相,以及一旦遇到这类问题,你到底该怎么办。
拿到一条“逾期”短信,第一反应不是转账还款,而是查证来源。
你看清楚发信号码了吗?是银行官方客服号(比如955XX、953XX),还是一个普通的手机号或者带+号的境外号码?如果是后者,八成是第三方催收公司甚至诈骗团伙在施压。
我有个客户李姐,退休教师,某天收到一条“建设银行逾期通知”,附带链接让她点进去还款,她差点就点了,还好她多留了个心眼,打95533查了下账户——结果根本没这笔贷款,后来我们查实,这是典型的“伪基站+钓鱼链接”诈骗,专挑中老年人下手。
记住一句话:正规金融机构绝不会通过短信链接让你直接还款,更不会威胁恐吓你。
如果你确认自己确实有笔贷款没还上,也收到了银行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正式通知,那也别崩溃,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乱操作。
✅第一步:核实欠款金额与期限
打开APP或打客服电话,查清楚:
很多平台其实有3-5天的容时容差服务,比如你还差几块钱没还清,系统可能不会立刻算你逾期,但催收公司为了业绩,往往会夸大其词。
✅第二步:尽快补救,保留凭证
能还就马上还,转账时备注“归还XX贷款第X期”,截图保存还款记录、到账通知、还款成功页面,这些在未来可能成为你维权的关键证据。
✅第三步:主动沟通,争取谅解
还完之后,主动联系客服说明情况,请求不要上报征信,如果已经上报,可以申请“征信异议”或“逾期说明”,有些银行对首次轻微逾期会给予“信用修复”机会。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林,28岁,程序员,他在某互联网金融平台借了2万块应急,按月还款,某天突然收到短信:“您已连续逾期90天,即将移交法院执行。”
小林懵了——他每个月都按时还啊!他赶紧登录APP查看,发现账户居然显示“未还款”,再一查银行流水,钱确实打出去了,但平台系统没入账。
原来是因为平台系统升级,导致部分用户的自动扣款失败,但平台既没及时通知,也没暂停计息,反而直接把用户标记为“恶意逾期”,还外包给催收公司疯狂轰炸短信。
我们收集了所有还款记录、通话录音、平台规则条款后,向银保监会投诉,并提起民事诉讼,最终法院判决: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即使你真还了钱,也可能因平台过错背上“黑记录”,保留证据,永远比恐慌更重要。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你在面对贷款逾期问题时,享有以下核心权利: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 意思是:只有你真正违约,才需要承担后果。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那些爆通讯录、群发羞辱性短信的行为,涉嫌违法。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记录有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要求更正。
→ 只要你能证明还款事实,就有权要求撤销错误记录。
银保监会《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贷款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制度,不得过度催收。
→ 催收不能骚扰、恐吓、侮辱,否则可举报。
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人人负债的时代,偶尔逾期并不可耻,也不等于你就是“老赖”。
真正可怕的,是你在惊慌失措中做出错误决定——比如盲目点击链接、向不明账户转账、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不再理会。
作为律师,我给你三条铁律建议:
别让一条短信击垮你的信用,更别让它偷走你的尊严。
你不是孤军奋战,懂法的人,从来不怕黑暗。
—— END ——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法律意见,如遇具体纠纷,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监管部门。
一、先别慌,搞清楚这条短信从哪儿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收到“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一文讲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