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违约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要坐牢?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刷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构成合同违约,我方将依法启动诉讼程序,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及人身自由!” 心跳瞬...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一看就让人心跳加速的短信?
“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移交法务部门处理!”
“法院传票已生成,24小时内不处理将面临刑事追责!”
甚至还有带红头文件截图、姓名身份证号全露的——看着像模像样,吓得你手心冒汗,赶紧打开钱包准备还钱。
但冷静一下:这些短信,到底是不是真的?你是真违约了,还是掉进了“软暴力”催收的陷阱?
咱们不讲干巴巴的法律条文,我以一个执业十年的律师视角,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当你收到所谓“贷款逾期法务通知”短信时,该怎么判断真假、怎么保护自己、又该怎么应对才最稳妥。
首先划重点:绝大多数所谓的“法务通知”,根本不是来自法院或律师事务所,而是催收公司编出来的心理施压手段。
正规的法律程序,从不会通过一条短信就“定罪”。
比如起诉,必须有正式的《民事起诉状》和法院盖章的《应诉通知书》,送达方式也是邮寄、公告或专人送达,不可能靠一条60字的短信完成司法程序。
而那些写着“已立案”“即将拘留”“影响子女政审”的短信,基本可以判定为违规催收行为,甚至涉嫌违法。
记住一句话:真要走法律程序的人,不会天天发短信吓你;天天发短信吓你的,往往根本没资格告你。
教你几招火眼金睛:
看发送号码
正规机构(银行、法院、律所)通常使用官方客服号或固定电话,不会用个人手机号或虚拟号段(如+821、170/171开头)。
如果短信来自“955xx”这类银行客服号,可以查证;如果是乱七八糟的数字组合,八成是催收外包在搞事。
是否具体
真正的法律文书会写明:借款合同编号、逾期金额、债权人名称、拟采取措施及法律依据。
而假通知往往是“您已逾期,请尽快还款”,连本金利息都算不清,纯属恐吓。
是否威胁人身自由或家人?
“再不还钱就抓你”“会影响孩子考公”……这些都是典型的越界催收。
根据法律规定,债务属于民事纠纷,不会因普通借贷直接导致坐牢,除非涉及诈骗或恶意逃废债。
有没有提供正式沟通渠道?
正规机构会告诉你去哪查账、联系哪个部门、如何申诉。
假通知只让你扫码、点链接、加微信——小心!那可能是钓鱼网站或高利贷二次收割。
坦白说,欠钱不还是不对,但被欺负更不能忍。
如果你确实有逾期,建议这样做:
✅ 第一步:核实债务真实性
打官方客服电话,查合同、查还款记录,确认这笔钱到底该不该还、还多少。
✅ 第二步:停止与不明身份人员接触
不回陌生短信,不加催收微信,不点任何链接,所有沟通通过官方渠道进行。
✅ 第三步:主动协商,争取分期或展期
很多平台支持困难用户申请延期还款,你主动沟通,态度诚恳,反而更容易获得理解。
✅ 第四步:保留证据,防患未然
把骚扰短信、电话录音、威胁内容全部保存下来,一旦越界,这就是维权的铁证。
我的当事人小李,去年网贷逾期8000元,之后每天收到十几条短信:“已移交刑侦大队”“户籍地张贴告示”“父母将被列入失信名单”。
最吓人的一条还附了“XX市人民法院执行局”的红头文件截图,连案号都有。
他吓坏了,差点借新贷还旧债,后来找到我,我们一查:
👉 发送号码是虚拟运营商;
👉 所谓“法院文件”PS痕迹明显;
👉 债权方根本没有启动诉讼程序。
我们向银保监会和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该催收公司,最终对方道歉并停止骚扰。
更重要的是——小李意识到:恐惧源于信息不对称,而真相,永远站在理性一边。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下行为均属违法:
也就是说,你以为他们在“依法办事”,其实他们可能已经在犯罪边缘疯狂试探。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常对客户说的话:
“你可以暂时没钱,但不能失去判断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比还钱更重要的,是学会分辨什么是真法律,什么是假恐吓。
保持清醒,依法维权,才是普通人最硬的底气。
—— END ——
作者:张律 | 执业律师 · 专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十年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一看就让人心跳加速的短信? “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移交法务部门处理!” “法院...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