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违约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要坐牢?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刷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构成合同违约,我方将依法启动诉讼程序,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及人身自由!” 心跳瞬...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深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涉及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已进入执行程序,请尽快履行还款义务,否则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那一刻,心跳漏了半拍,手心冒汗,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是不是骗子?法院真会发短信?我是不是马上就要被拘留、上黑名单、房子车子全没了?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法院到底会不会发短信通知贷款逾期?这条短信背后,藏着哪些法律真相?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应对?
先说结论:法院确实有可能发短信,但不是你想的那样。
很多人以为法院只会寄纸质传票、打电话或者直接上门,其实现在很多地方法院已经接入了“智慧法院”系统,通过电子送达平台向当事人发送开庭通知、执行告知、财产查控提醒等信息,这类短信通常来自统一号码,比如12368(全国法院统一送达平台),内容规范、措辞严谨,不会用“再不还钱就抓人”这种威胁性语言。
但!这里有个关键点——法院短信≠催收短信。
市面上大量所谓的“法院短信”,其实是第三方催收公司伪造的,他们模仿法院语气,套用司法术语,甚至伪造案号和法官姓名,目的就是吓唬你赶紧还钱,真正的法院短信,一般只做两件事:一是告知案件进展,二是提醒你行使诉讼权利或履行法定义务。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贷款长期逾期,银行起诉你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立案后可能会通过短信告诉你:“(2024)京0105执1234号案件已立案,请于三日内申报财产,逾期将纳入失信名单。” 这种才是正规流程。
而那些写着“最后警告”“明早八点法院见”“不还款立即冻结账户”的,基本可以判定为虚假恐吓,千万别信!
老张去年因为生意周转借了一笔网贷,后来资金链断裂,逾期了9个月,某天他收到一条短信:“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通知:您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名下房产将于48小时内查封,请立即联系010-XXXXXXX处理。”
老张吓得不行,第二天就准备把房子挂中介卖掉还债,幸好他儿子是学法律的,一眼看出破绽:
第一,短信没有案号;
第二,联系电话是普通座机而非法院官方电话;
第三,所谓“48小时查封”根本不符合法定程序。
他们拨打了12368查询,发现根本没有这个案子,后来报警查实,这是某催收公司外包人员冒充法院发送的信息,最终相关人员被行政处罚。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恐惧最容易让人失去判断力,越是紧张的时候,越要冷静核实信息来源。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
👉 说明法院可以用短信通知部分事项,但重要文书仍需书面送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的若干规定》第五条:执行立案后,法院应当及时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并可通过信息化方式送达。
👉 所以收到执行类短信,有可能是真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假冒法院发短信,轻则违法,重则犯罪。
别慌,先验真伪
看号码是不是12368,有没有案号,有没有具体承办法院名称,可疑的立刻打12368或当地法院电话核实。
保留证据
把短信截图保存,尤其是带发送号码的那种,如果涉及诈骗或骚扰,这些都是维权依据。
搞清自己是否真涉诉
登录“中国裁判文书网”“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输入身份证号查一下有没有相关案件。
主动应对,别拖成“老赖”
如果确实被起诉且败诉了,不要逃避,联系执行法官说明困难,申请分期或达成和解,比等到被限高、查封更主动。
警惕二次伤害
有些人怕丢脸不敢告诉家人,结果被催收层层加码,债务问题不是耻辱,恶意逃避才是大忌,坦诚沟通,寻求专业帮助,才是出路。
最后想说的是:
这个时代,信用就是通行证,一次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慌中做出错误选择,法律从不鼓励逃避,但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愿意面对的人。
当你收到那条让你心跳加速的短信时,请深呼吸,稳住情绪,拿出手机拨打12368——那一声“您好,这里是人民法院”的回应,或许正是你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贷款逾期后法院发短信,是催收套路还是真的要坐牢?,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深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涉及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已进入执行程序...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