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几厘怎么算?看懂这几个数字,别再被低息忽悠了!

普法百科34秒前1

“先生,我们这边可以给您办理年化3.6%的低息贷款,日息才一厘不到!”听着是不是特别心动?可挂了电话你一琢磨——等等,“一厘”到底是多少?是0.1%还是1%?年息、月息、日息又怎么换算?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清楚:利息几厘到底怎么算?背后藏着哪些坑?


先来个“翻译”小课堂:
在咱们老百姓的日常语境里,“几分利”、“几厘息”其实是对利率的一种口语化表达,但这个“分”和“厘”,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对应的是实实在在的百分比。

利息几厘怎么算?看懂这几个数字,别再被低息忽悠了!

👉关键点来了:

  • 1分 = 1%(通常是月利率)
    比如说,“借一万,一分利”,通常指每月利息100元,也就是月利率1%,换算成年利率就是12%(1% × 12个月)。

  • 1厘 = 0.1%(也常指月利率)
    三厘”就是0.3%月利率,一万块一个月利息30块,一年下来360块,年化利率就是3.6%。

⚠️ 但问题就出在这儿——很多人一听“三厘”,就觉得便宜得不得了,殊不知:

  • 如果对方说的是日息三厘,那可就吓人了!
    日息0.3%?那年化利率直接飙到5%(0.3%×365天),这都快赶上高利贷了!

所以啊,千万别被“几厘”两个字蒙住。一定要问清:是年息?月息?还是日息?计息方式是单利还是复利?有没有服务费、管理费、砍头息?

举个真实例子你就明白了:


📖 以案说法:张姐的“低息”陷阱

张姐前阵子想装修房子,接到一个贷款推销电话:“姐,我们这边月息才3厘,借10万每月只要300块利息。”听起来真不贵,她心想:这才3.6%年利率,银行都差不多这个价。

签合同的时候,业务员说得飞快,什么“平台服务费扣2%”“第一期要预收两个月利息”“等额本息还款”……张姐没细看,觉得反正利息低,问题不大。

结果第一笔款到账,发现只收到了9.5万——对方说是“手续费+预扣利息”,更离谱的是,还款计划表一拉出来,每个月还3000多,还了两年多了,本金还剩七八万!

她找到我咨询,我帮她一算:表面月息3厘,但加上各种费用、提前扣款、复利计算,实际年化利率高达18%以上!

这就是典型的“低息诱导+隐性收费”套路,你以为的“三厘”,根本不是你以为的那个“三厘”。


⚖️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得知道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目前一年期LPR大约在3.45%,四倍就是8%,也就是说,超过13.8%的年利率,法院就不保护了,你可以主张超出部分无效。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规定: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像张姐这种“砍头息”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


🧑‍⚖️ 律师总结:看透“几厘”的本质,守住你的钱袋子

朋友们,别小看“几厘”这两个字,它背后可能藏着巨大的信息差,作为律师,我建议你记住这几条铁律:

  1. “几厘”必须问清计息周期——是月?是日?是年?
    记住口诀:月息1厘=0.1%,年化约1.2%;日息1厘=0.1%,年化高达36.5%!

  2. 不要只看表面利率,要看IRR(内部收益率)
    很多贷款玩的是“等额本息+前置收费”把戏,实际成本远高于宣传。

  3. 合同逐字看,费用列分明
    服务费、担保费、保险费、GPS费……凡是额外收费,都要写进合同,否则有权拒付。

  4. 保留证据,理性维权
    遇到乱收费、高利贷、暴力催收,第一时间录音、保存聊天记录,及时向监管部门或法院求助。

说到底,金融的世界里没有“天上掉馅饼”,越是听着“便宜”的利息,越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搞懂“几厘怎么算”,不是为了当数学家,而是为了不让自己的血汗钱,在不知不觉中被吃干抹净。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利息才几厘”,别急着点头,先反问一句:
“您说的这个‘厘’,是按天算的吧?”

这一句话,可能就帮你省下几万块。

利息几厘怎么算?看懂这几个数字,别再被低息忽悠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借呗逾期合同在哪里看?逾期了别慌,律师教你应对!
« 上一篇2分钟前
×
15
2025 10

利息几厘怎么算?看懂这几个数字,别再被低息忽悠了!

“先生,我们这边可以给您办理年化3.6%的低息贷款,日息才一厘不到!”听着是不是特别心动?可挂了电话你一琢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