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别急着点链接!这四类逾期短信要当心

金融债务34秒前1

收到“逾期提醒”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尾号**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漏了一拍?尤其当你明明记得自己还了款,或者根本不确定这笔账到底该不该还的时候——这种突如其来的“警告”,真的能信吗? 咱们不绕弯子,也不堆法条,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短信乱了阵脚,要么被吓到立刻转账,要么置之不理结果上了征信黑名单,所以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话,给你讲明白:贷款逾期短信到底意味着什么?哪些是合法提醒,哪些是催收话术?你该怎么做才能既保护钱包,又守住信用?

现在市面上的贷款产品五花八门,从银行正规信贷到互联网平台的小额贷,发短信的主体也各不相同,但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带“逾期”字眼的短信都代表你真的违约了。

一、先别急着点链接!这四类逾期短信要当心

我帮你总结了四种常见类型:

  1. 正规机构发送的系统通知
    比如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微粒贷、借呗等,这类短信通常格式规范,有官方落款、客服电话,内容简洁明了。“【中国银行】您尾号8867的信用卡本期账单未还清,金额¥2,356.00,最后还款日为2024年4月10日。” 这类短信可信度高,属于善意提醒。

  2. 第三方催收公司代发的“警示型”短信
    很多金融机构在逾期后会把债务委托给外包催收公司处理,这些公司发的短信往往语气更重,“再不还款将上报央行征信,列入失信名单!” 虽然他们有权催收,但措辞若带有威胁、恐吓成分(如“上门抓人”“爆通讯录”),就涉嫌违法。

  3. 伪冒短信或钓鱼链接
    最危险的一种!有些短信看似来自某平台,实则是骗子伪造的,典型特征是:含短链接、要求点击查账单、填写银行卡密码或验证码,记住一句话:任何让你输密码、点不明链接的“还款通知”,一律拉黑!

  4. 已结清仍被催收的“幽灵债务”短信
    我有个当事人去年还清了一笔网贷,结果今年还在收“逾期提醒”,一查才发现,平台系统没及时更新数据,或者债权转让后信息错乱,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一旦发生,极容易误导用户重复还款或误判信用状况。


关键三步走:冷静核实 + 主动沟通 + 保留证据

如果你收到了疑似逾期短信,别慌,按下面三步来:

第一步:查证来源是否真实
打开手机银行App、支付宝、微信支付里的“账单”功能,直接查看对应账户的实际还款状态,也可以拨打官方客服(必须是官网公布的号码)人工查询,切勿回拨短信里的电话!

第二步:确认是否真逾期
有时候是因为扣款失败(余额不足、银行卡过期)、系统延迟、自动还款设置错误等原因导致“技术性逾期”,如果是这样,尽快补还并联系客服说明情况,争取不计入不良记录。

第三步:保存所有记录
截图短信、通话录音、还款凭证统统留好,万一后续出现纠纷,这些都是你维权的关键证据,特别是面对频繁骚扰、辱骂式催收时,这些资料可以直接用于投诉甚至起诉。


以案说法|她差点因一条短信背负“老赖”罪名

我的客户李女士,去年通过某网贷平台借了1万元,分12期还款,第8期时她换了手机号,平台未及时更新联系方式,导致她错过了还款提醒,两个月后,她陆续收到十几条“即将起诉”“冻结资产”的短信,吓得整夜失眠。

后来她找到我咨询,我们第一时间调取了她的还款记录和平台协议,发现:

  • 她确实有一期晚了5天还款;
  • 平台在未电话告知的情况下直接将债务转给第三方催收;
  • 催收公司在明知她已部分还款的前提下,仍连续发送恐吓短信,并声称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我们依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向监管部门举报该催收行为,并要求平台更正征信记录,平台道歉并撤销了不当催收,李女士的信用恢复如初。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哪怕真有轻微逾期,也不等于可以被肆意羞辱和威胁,法律始终站在理性与尊严这一边。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是你最硬的底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等不当催收行为,不得频繁致电干扰债务人正常生活。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提出异议,征信机构应当进行核查并在20日内回复。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律师总结|别让一条短信击穿你的理智防线

朋友们,现代金融便利的背后,也藏着无数信息差和情绪陷阱,一条看似普通的“逾期提醒”,可能是善意提醒,也可能是心理施压,甚至是违法催收的第一步。

我想告诉你的是:你不怕逾期,怕的是无知和冲动。
只要你保持清醒,学会查证、敢于沟通、善于留证,就没有人能拿一条短信绑架你的人生。

真正的法律责任,来自于合同约定和司法程序,而不是某条半夜弹出的冷冰冰的文字。
你有权被尊重,有权知情,更有权在法律框架内体面地解决问题。

下次再看到“逾期”短信,深呼吸,笑着说一句:“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才是成年人面对风险时,最美的姿态。

一、先别急着点链接!这四类逾期短信要当心,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离婚后多久能见到孩子?探视权突然被拒怎么办?
« 上一篇2分钟前
×
15
2025 10

一、先别急着点链接!这四类逾期短信要当心

收到“逾期提醒”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