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底工资怎么算?发少了能维权吗?一文说清你的兜底权利
公司招人时信誓旦旦地说“月薪8000起,保底7000”,可干了三个月,到手工资只有5200?打电话问HR,人家轻飘飘一句:“保底工资不是固定工资,要看绩效的。”你一听就懵了——那这“保底”到底是个啥?...
说到拆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要发财了”,可真到了签字那天,不少人却傻了眼:补偿款没想象中多,安置房位置偏得像“天边”,甚至有的连块像样的地皮都没给,于是问题来了——拆迁到底该怎么补?补得不合理,老百姓还能不能说话?
今天咱们不讲法条堆砌,也不搞术语轰炸,就用大白话,把拆迁补偿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你关心的每一分钱、每一平米,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很多人以为,拆迁就是政府一纸通知,然后给你一笔钱走人,其实不然,合法合规的拆迁,必须建立在“有依据、有程序、有协商”的基础上。
补偿怎么算?主要看三块:
房屋价值补偿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房子值多少钱,不能按十几年前的建房成本算,更不能由征收方“一口价”说了算,正规做法是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参考周边类似房产的市场价,比如你住的是市中心80平老小区,附近新盘卖3万/平,那你的补偿单价也得往这个标准靠。
搬迁和临时安置费
搬家要花钱,过渡期租房也要钱,这部分费用虽然不大,但属于法定补偿项目,少一分都不行,尤其是家里人口多、需要长期过渡的,安置费更要合理计算。
奖励与补助(别小看这笔钱)
很多地方为了加快进度,会设置“早签奖励”“搬迁奖”等,听着像“甜头”,但注意:不能拿这个当借口压低基础补偿!该给的补偿一分不能少,奖励是额外的,不能替代。
还有些特殊情况,比如你家是商铺,那还得算上停产停业损失;如果是农村宅基地,除了房,地的价值也得考虑进去。补偿不是一刀切,而是要“因户施策”。
张阿姨家住城郊,一栋两层自建房住了三十年,孩子都在城里上班,她一直盼着拆迁改善生活,去年街道贴出征收公告,说是“统一按1800元/平补偿”,张阿姨一听懵了——这价格连现在农村盖新房都不够!
她没急着签字,而是找了律师帮忙,律师调取了周边新建安置房的销售备案价,发现均价已达6500元/平,随后申请信息公开,查到这次征收的补偿方案竟从未公示过评估机构名单。
在律师协助下,张阿姨提起行政复议,指出评估程序违法、补偿标准明显偏低,三个月后,征收办重新组织评估,最终按4300元/平达成协议,并额外给予过渡安置补贴,张阿姨不仅拿到了合理补偿,还在市区换到了一套电梯安置房。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沉默不会换来公平,懂规则才能争取权益。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第二十条明确要求: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由被征收人协商选定;协商不成的,通过多数决定、随机选定等方式确定,禁止房屋征收部门单方面指定。”
也就是说,你有权参与评估机构的选择,也有权对评估结果提出异议,如果觉得价格低,可以申请复核评估,甚至重新评估。
而在集体土地征收中,《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也强调:
“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法律不是摆设,它是你谈判桌上最硬的底气。
我处理过上百起拆迁纠纷,发现一个规律:凡是签字签得快的,事后后悔的多;凡是多问几句、多看几眼的,反而能拿到更合理的结果。
给正在面临拆迁的朋友三点建议:
最后说一句掏心窝的话:拆迁,拆的不只是房子,更是一个人几十年的生活记忆,补偿,补的也不只是砖瓦木料,而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安稳,请务必把这件事,当成自家的大事来对待。
你值得一份问心无愧的补偿。
拆迁补偿怎么算?补少了能维权吗?一文说清你的安家账,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说到拆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要发财了”,可真到了签字那天,不少人却傻了眼:补偿款没想象中多,安置房位置偏得像“...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