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屏蔽贷款逾期短信?一招教你合法静音烦人催收提醒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刚躺下,手机突然“叮咚”一声——又是那条熟悉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第二天早上刚开机,又来一条:“最后警告!再不处理将...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看又是银行或网贷平台发来的催收短信:“您已逾期XX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紧接着第二条、第三条接踵而至,连着几天轰炸不断,搞得人心神不宁,饭都吃不下,更离谱的是,有些短信还带着威胁口吻,说什么“将上门催收”“移交法务处理”,搞得像自己犯了多大错似的。
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能不能直接屏蔽?或者干脆让对方别再发了?
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来告诉你:能,但有讲究,不是你想停就停,也不是你一说“别发了”他们就必须闭嘴,关键在于——方法要对,底线要守,态度要稳。
先搞清楚一件事:这些短信从哪儿来的?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银行亲自动手,而是委托给第三方催收公司处理,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金融机构有权在你违约时进行催收,但必须依法依规进行。
也就是说,催收本身合法,但方式不能越界。
比如一天发十几条短信、凌晨发送、内容含侮辱性语言、冒充公检法、骚扰你亲友……这些统统属于违法行为。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不接收短信”,而在于“如何在合法框架下减少骚扰,保护自己的基本权益”。
别急,下面这几步,是我结合大量咨询案例总结出的实操四步法,既有效又安全:
打开手机,给贷款机构(或其委托方)发一条正式信息,注意措辞要清晰、冷静、留痕。
“本人因经济困难目前暂时无法全额还款,已知悉逾期后果,现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五条,正式要求贵方停止通过短信形式对我进行催收通知,后续沟通请以书面函件或官方APP消息为准。”
这条信息一定要发到对方官方客服渠道,最好截图保存,如果是微信沟通,记得不要删除记录。
重点来了:一旦你明确提出“撤回同意接收营销/催收信息”,对方继续频繁发送就可能构成侵权。
现在很多手机自带“拦截规则”,你可以设置:
但这只是技术手段,治标不治本,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第一步那个“法律声明”。
所有短信、电话录音、微信聊天记录,通通保存!尤其是那些带有恐吓、辱骂性质的内容,这些都是将来维权的重要证据。
如果对方无视你的“停止请求”,依然狂轰滥炸,那你就可以准备下一步了——投诉。
可以拨打:
这些部门对违规催收行为都有查处权,只要你证据齐全,通常7个工作日内就会有反馈。
我曾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件,当事人张先生因疫情失业导致房贷逾期两个月,某银行外包催收公司每天给他发七八条短信,时间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点,内容写着“再不还钱就贴封条”“家人也要承担责任”。
张先生忍无可忍,在律师指导下,先发了一封书面函件要求停止短信催收,结果对方置之不理,我们随即向银保监会提交了投诉材料,并附上全部短信截图和通话记录。
不到十天,银行回电道歉,表示已终止与该外包公司的合作,并承诺今后不再以短信方式进行高频催收,更重要的是,张先生没有因此被起诉,反而获得了延期还款的协商机会。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沉默不是办法,依法发声才有转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五条
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个人有权撤回其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频繁致电债务人,干扰其正常生活;不得使用侮辱、恐吓等不当语言。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这些法律不是摆设,是你面对骚扰时最硬的底气。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逾期不可怕,怕的是慌了阵脚、乱了分寸。
你想屏蔽短信,本质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希望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中解决问题,这完全合理,也完全合法。
但记住:
✅ 你可以拒绝骚扰,但不能否认债务;
✅ 你可以要求安静,但不能拒绝沟通;
✅ 你可以依法维权,但不能拒不履行义务。
最好的策略从来不是“一刀切断联系”,而是主动沟通+设定边界+保留权利。
当你用法律的语言说出“请尊重我的空间”,对方反而更容易坐下来谈解决方案。
毕竟,金融机构要的是钱,不是把你逼上绝路。
而你要的,是一个喘息的机会,和一次重新开始的可能。
愿你在风雨中不失体面,在困境中守住尊严。
这才是面对逾期,最有力量的姿态。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看又是银行或网贷平台发来的催收短信:“您已逾期XX天,请立即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