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
收到“贷款逾期恐吓短信”别慌!是真的还是套路?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应对方法** “【XX金融】警告!您已严重逾期,平台将立即上报央行征信,同步通知家属及工作单位,请于24小时内还款,否则后果自负!...
收到“贷款逾期调查通知”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袋子**
【XX金融】尊敬的客户您好,系统检测到您名下贷款存在逾期风险,现启动专项调查程序,请于24小时内登录官网处理,避免影响征信及账户安全,[链接]退订请回复T
乍一看,挺正式,语气还带着点“官方警告”的压迫感,再一看那个链接……心里“咯噔”一下:我最近确实手头紧,是不是真逾期了?还是说,这其实是骗子设的局?
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类“贷款逾期调查通知”短信背后的真相,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短信,稀里糊涂点了链接、填了信息,最后银行卡被转空、信用被毁,追悔莫及。
先说结论:绝大多数所谓的“贷款逾期调查通知”短信,都是诈骗!
正规金融机构——不管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还是持牌网贷平台——在你出现逾期后,绝对不会通过短信直接发送带有链接的“调查通知”,更不会用“24小时内处理,否则影响征信”这种话术制造恐慌。
他们怎么通知你?
通常是:
而那些附带链接、让你“立即处理”的短信,99%是钓鱼网站,点进去,页面做得跟银行官网一模一样,让你输身份证、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你一提交,卡里的钱可能瞬间就被划走。
骗子可不是随机撒网,他们往往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你的姓名、手机号、甚至部分借贷信息,然后精准投放“定制化”短信。
比如你曾在某平台申请过贷款但没通过,或者借过但已还清,这些数据一旦泄露,就会被标记为“潜在借贷用户”,成为诈骗目标。
他们利用的就是你内心的两个情绪:
👉焦虑——怕影响征信
👉侥幸——想着“赶紧处理,别出事”
在慌乱中点了链接,中了圈套。
记住这四条“防骗铁律”:
最简单的验证方式:
打开你常用的贷款APP,或者打该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不是短信里的号码!),直接问:“我有没有逾期?”
答案比任何短信都靠谱。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40岁,小学老师,她收到一条“微粒贷逾期调查通知”,说她有一笔8000元贷款未还,需立即登录处理。
她明明记得自己没借过,但还是心虚,点进链接,页面和微信钱包几乎一模一样,她按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身份证,还把收到的验证码填了进去。
结果不到十分钟,手机连续收到5条扣款短信,共转走5.2万元。
等她反应过来报警,钱早已被分批转走,难以追回。
后来我们调取证据发现,那个“微粒贷”链接根本不是腾讯官方网址,而是伪装成“weilidai-pay.com”的钓鱼网站,骗子利用她的信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绑卡并完成盗刷。
这个案子最终虽立案,但追赃困难,李女士的教训,值得所有人警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这意味着:
👉 发送诈骗短信的行为涉嫌刑事犯罪
👉 非法买卖你个人信息的“内鬼”也要担责
👉 你有权要求相关平台承担安全保障责任
面对“贷款逾期调查通知”这类短信,我给你三个字建议:别慌、别点、别信。
真正的逾期不会靠一条短信就让你“社会性死亡”,也不会给你24小时倒计时,正规机构讲程序、重合规,绝不会用这种方式催收。
✅ 所有涉及金钱和身份信息的操作,必须通过官方渠道确认
✅ 不明链接一律视为“危险区域”
✅ 一旦发现被骗,第一时间挂失银行卡、保存证据、报警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力,比技术更关键的是警惕心。
你的钱袋子,不该因为一条短信就被人轻易撬开。
稳住心态,擦亮眼睛,你才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 一位始终站在你这边的律师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收到“贷款逾期调查通知”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袋子** 【XX金融】尊敬的客户您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