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买房逾期了,催收短信天天炸?别慌,3步自救指南帮你稳住局面!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手机一震,又是银行发来的催收短信——“您已逾期X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可能启动法律程序”……一条接一条,像定时炸弹一样在深夜响起,更糟的是,房贷不是几百块的小额消费,...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催债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冻结账户、移交法务处理!”再一看发送号码是106开头的一串陌生数字,心里顿时一紧,手心冒汗——这钱到底还不还得起?是不是真的会被起诉?征信会不会烂掉?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一名执业十年的民商事律师,我每天都能接到类似的咨询,我就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给你拆解那些让人焦虑的催收短信背后的真实逻辑,告诉你哪些是吓唬人的“纸老虎”,哪些是真得重视的“法律红线”。
第一类:制造恐慌型
“您的欠款已移交司法部门,24小时内不还款将启动刑事立案程序!”
——打住!这是典型的恐吓话术,民事借贷纠纷属于民事案件,除非涉及诈骗等刑事犯罪,否则根本不会“刑事立案”,这种短信,目的就是让你慌,赶紧掏钱。
第二类:精准信息轰炸型
“张XX先生,您在XX银行信用卡欠款8976.32元,逾期已达47天,家庭住址为XX小区X栋,若今日未还清,将通知单位领导。”
——看到这里很多人腿软,但请注意:合法催收绝不允许泄露你的隐私,更不能骚扰工作单位或家人,如果对方连你家门牌号都知道,反而要警惕是否遭遇信息泄露或非法催收。
第三类:伪装官方机构型
“【中国银监会】提示:您名下贷款已逾期,请点击链接处理,避免影响子女教育及出行限制。”
——假的!银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从不发这类短信,也不会通过链接让你“紧急处理”,这种属于典型的钓鱼诈骗,点进去可能直接被盗取银行卡信息。
记住三个关键词:实名、书面、可查证。
真正的催收流程通常是这样的:
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先电话提醒 → 发送带有公章的《逾期催收通知书》或《律师函》→ 若长期未还,才会进入诉讼程序。
而所有正式文书,都会通过邮寄或官方渠道送达,内容清晰、有案号、有联系方式,且不会使用威胁性语言。
当你收到一条短信,先别慌,问自己三个问题:
如果全是模糊信息、无法核实、语气恐吓——八成是第三方催收公司的“心理战”。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月薪八千,信用卡逾期九千多,断断续续收到十几条“法务催收”短信,说他“已被列入失信名单”“即将被法院强制执行”,最狠的一条甚至附上了所谓的“执行通知书截图”,连法院章都P得像模像样。
小李吓得整夜睡不着,差点去借网贷还钱,后来他找到我,我们第一时间做了三件事:
第一,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征信——无任何执行记录;
第二,拨打银行官方客服核对账户状态——确认仍在协商阶段,未起诉;
第三,向工信部举报该短信号码,最终查明是某外包催收公司违规使用技术手段伪造信息。
我们向该催收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停止侵权,并保留追究其侵犯人格权、隐私权的法律责任,对方很快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情绪失控时最容易掉进陷阱,冷静核查才是最强防御。
换句话说:没走法院,就没“强制执行”;没盖红章,就不是“正式通知”。
说实话,谁都有手头紧的时候,信用卡、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焦虑中失去判断力,被几句短信吓得六神无主,甚至做出借新还旧、卖房卖车的极端决定。
我想告诉你的是:
✅ 逾期本身不违法,只要不是恶意逃废债,都有协商空间;
✅ 所有合法催收必须遵守程序正义,越界就是侵权;
✅ 你有权要求对方出示债权凭证,有权拒绝骚扰式催收;
✅ 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主动沟通、制定还款计划,而不是被吓着乱冲。
下次再收到那种“不还钱就完蛋”的短信,不妨冷笑一声:“哥们儿,剧本老了,换一个吧。”
你不是孤立无援的债务人,你是受法律保护的公民。
稳住心态,依法应对,风浪总会过去。
—— 一位不愿看你被欺负的律师朋友
催收短信天天炸?别慌!3招教你识破真假套路,合法应对逾期债务,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催债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