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调解短信就慌了?贷款逾期后被通知调解,到底该不该信、怎么应对才最聪明?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信用卡/网贷逾期了几个月,突然收到了一条‘法院调解中心’发来的短信,说要组织调解,让我尽快联系,不然就要起诉……这到底是真是假?我该怎么办?” 说实话,这类问题...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因贷款逾期未还,法院已立案,即将开庭审理,请尽快处理。”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要坐牢了吗?”“是不是已经被通缉了?”“家里人会不会知道?”
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咱们不讲冷冰冰的法律条文堆砌,也不搞吓唬人的套路,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跟你聊聊:贷款逾期后收到“开庭”短信,到底意味着什么?是真是假?又该怎么自救?
先说结论:大多数所谓的“开庭通知”短信,其实是催收手段,并非真正的法院传票。
你想想,法院开庭这么严肃的事,怎么可能只通过一条短信告诉你?正规流程是:法院立案后,会通过邮寄送达、电子送达或公告送达等方式,给你发送《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和《传票》,上面有案号、承办法官、开庭时间地点等完整信息。
而你收到的短信,往往只有“您已被起诉”“即将开庭”“后果自负”这类模糊威胁性语言,连个法院名称都没有,更别说案号了,这种,99%是第三方催收公司发的,目的就是吓唬你还钱。
但!也别掉以轻心。真有可能你已经被起诉了,只是还没收到正式文件,尤其是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在你逾期超过90天甚至180天后,确实可能走诉讼程序。
所以关键不是怕不怕,而是判断真假+及时应对。
第一步:冷静查证,别被情绪牵着走
别一看到“开庭”就崩溃,马上做三件事:
如果查不到任何记录,那基本可以确定是催收施压,不必过度恐慌。
第二步:主动协商,争取调解机会
就算真被起诉了,也别等着开庭“听判”,很多案子在开庭前都会进入“诉前调解”阶段,这时候,你是有机会和原告(比如银行)达成还款协议的。
你可以主动联系对方,说明自己的困难,提出分期、减免部分利息等方案。能调解,就不走到判决那一步。一旦判决,不仅本金利息照付,还要承担诉讼费、执行费,甚至被列为失信人。
第三步:保留证据,必要时请专业律师介入
所有沟通尽量用微信文字、录音等方式留存证据,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存在恐吓、泄露隐私等行为,记得保留证据,可向银保监会或公安机关投诉。
如果你收入微薄、家庭困难,或者对方主张的金额明显不合理(比如利滚利太高),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律师,一个专业的法律意见,就能帮你把债务“砍”掉几万。
我去年接了个案子,当事人小李,32岁,自由职业者,疫情期间断了收入,信用卡和网贷一共欠了18万,逾期半年后,他接连收到十几条“法院开庭”短信,吓得整夜失眠,甚至想跑路。
后来他鼓起勇气来咨询我,我们第一时间帮他查了全国法院系统,发现根本没有立案记录,再联系银行,对方承认是委托的催收公司在“加强提醒”。
我们立刻起草了一份《个人困难说明》,附上失业证明和医院病历,主动跟银行申请停息挂账、分60期还款,两周后,银行同意调解,不仅免除了罚息,还暂停了所有催收。
后来这个案子根本没开庭,就在诉前调解阶段解决了,小李现在每个月还三千多,生活慢慢重回正轨。
你看,危机背后,往往是转机,怕的从来不是欠钱,而是不敢面对。
兄弟姐妹们,欠债确实不该,但逾期≠犯罪,被起诉也不等于世界末日。
真正可怕的,不是那一纸“开庭通知”,而是你在恐慌中做出错误选择——逃避、失联、破罐破摔。
✅ 收到“开庭”短信先查证,别被吓住;
✅ 主动沟通比被动等待更有出路;
✅ 合法权益要守住,违法催收可举报;
✅ 实在扛不住,找个靠谱律师,花小钱避大雷。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愿意面对问题、努力翻身的人。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抬起头,一步步来,天塌不下来。
收到开庭短信就慌了?贷款逾期后被起诉,到底该怎么应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因贷款逾期未还,法院已立案,即将开庭审理,请尽快处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