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平安普惠e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这样应对才不吃亏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看是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平安普惠e贷款的借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避免影响征信及产生额外费用。” 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问号:我明明记...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咚”一声,睁眼一看又是那条熟悉的催收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已逾期XX天,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翻个身刚想睡,没几分钟又来一条,语气更急了,甚至开始带上了“将上门核实信息”之类的字眼。
别慌,先深呼吸。
我不是要教你“怎么赖账”,而是告诉你:面对催收,你该怕什么、不该怕什么,以及最重要的是——怎样用合法的方式保护自己,不让情绪和压力把你逼进死角。
首先得明白一件事:发短信本身不违法,但内容越界就可能构成骚扰或侵权。
现在很多网贷平台或者第三方催收公司,为了施压,会用一些极具压迫感的话术,
听着吓人吧?可实际上呢?
这些话,90%以上都是套路,真正走司法程序的案子,不会靠短信威胁你,而是通过法院传票、正式文书来推进,公安也不会因为民事借贷直接抓人——除非涉及诈骗或恶意逃废债。
所以第一条原则来了:别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冷静分析每条信息的真实性。
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几种行为是明确禁止的:
举个真实例子:我之前代理的一位当事人小李,因疫情失业导致信用卡逾期三个月,某催收公司不仅每天发五六条短信,还把他母亲的电话也加进来,说“再不还钱就让全家抬不起头”,这明显超出了合理催收范畴,构成了对人格权的侵犯。
我们后来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对方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并书面道歉。
别等催收把你逼崩溃才行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第一步:确认债权真实性
先查清楚这笔债务是不是真的,是谁在催?原始放贷机构还是转包出去的第三方?可以通过银行APP、征信报告或官方客服核实。
第二步:停止情绪对抗,主动沟通协商
很多人一看到催收就拉黑、不接电话,结果反而被标记为“失联高风险用户”,加速进入诉讼流程,其实你可以打回去,态度平和地说明情况:“我现在确实困难,但我愿意分期还,请问有没有延期或个性化还款方案?”
表达还款意愿是关键,只要你表现出诚意,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愿意谈。
第三步:保留所有证据
把每一条催收短信截图保存,录音通话内容,记录时间、频率、对方自称的身份,万一后续需要维权,这些都是铁证。
第四步: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金额较大、已被起诉,或者遭遇严重骚扰,建议尽早咨询律师,有时候一个律师函就能让对方收敛行为,避免事态升级。
去年有个案子让我印象很深,张先生因为借了某消费金融公司两万元,逾期五个月没还,期间收到上百条催收短信,其中一条写着:“我们将于明日10点前往您户籍所在地社区张贴催收公告。”
张先生当时正在外地工作,担心影响孩子上学和邻里关系,整夜失眠,最后得了轻度抑郁,他找到我们后,我们调取了他的通信记录,发现该催收方并非持牌机构,且未取得其同意就获取并使用家庭住址信息。
我们以侵犯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为由提起诉讼,法院审理认为,催收方在无合法依据的情况下威胁公开个人信息,超出合理催收边界,判令赔偿精神损失费8000元,并删除非法收集的信息。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哪怕你真欠了钱,也不代表别人可以肆意践踏你的基本权利。
这些不是摆设,是你面对无底线催收时,最有力的法律武器。
朋友们,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恐惧中失去判断力。
催收短信就像一场心理战,他们想让你慌、让你乱、让你妥协,但你要知道:
你有错,不代表你可以被羞辱;你欠钱,不代表你没有尊严。
面对逾期,最好的策略从来不是逃避,也不是硬扛,而是依法应对 + 主动沟通 + 保留证据,该承担的责任一分不少,但属于你的权利,也一分都不能让。
如果你现在正被催收折磨得喘不过气,请停下来,按我说的步骤一步步来。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律永远站在讲理的那一边。
本文由执业律师撰写,基于真实案例改编,旨在普及法律常识,不构成个案法律意见,如有具体问题,欢迎私信咨询。
贷款逾期被天天轰炸催收短信?这样应对才不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咚”一声,睁眼一看又是那条熟悉的催收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已逾期XX天,...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