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不交社保,企业真的能省下钱吗?小心赔得倾家荡产!
老王开了家小工厂,雇了十几个工人,为了“省成本”,他一直没给员工交社保,心想:“反正也没人查,能省一点是一点。”直到上个月,一名工人在操作机器时不小心伤了手,医药费、误工费、赔偿金……林林总总加起来,...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朋友之间合作开个小吃店,说好“口头协议”,结果一赚了钱就开始扯皮;租房时房东随口答应“到期优先续租”,可最后却转手租给了出价更高的别人;更别提那些公司之间的项目合作,明明谈得好好的,结果一纸合同漏洞百出,维权都无从下手。
说白了,合同不是走形式,而是法律的“安全带”,签得好,它保护你;签得烂,它可能就是埋在你脚下的雷,那问题来了——合同到底该怎么写,才能既合法、又管用,关键时刻还能救命?
今天我就以一个老律师的视角,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清楚:一份真正“靠谱”的合同,应该长什么样。
别被厚厚的合同吓住,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再复杂的合同,本质都是围绕五个关键点展开的:
主体要清清楚楚——你是谁,对方是谁?
很多人签合同连对方身份证号都不查,公司也不看营业执照,一旦出事,连起诉对象都列不对,法院直接驳回,写合同第一件事:核实身份,个人要写全名+身份证号+住址;公司要写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别嫌麻烦,这一步省不得。
标的要明明白白——你们到底在交易什么?
是房子?是服务?还是技术转让?必须具体到不能再具体,比如租房合同,不能只写“出租某小区房屋”,得写清房号、面积、装修情况、配套设施,买卖合同更要注明产品名称、规格、数量、质量标准——模糊等于风险。
权利义务要对等——谁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
这是合同的灵魂,不能光写“甲方付款,乙方交货”,得细化:什么时候付?付多少?逾期怎么算?交货时间、地点、方式是什么?验收标准是什么?每一项都要有对应条款,否则,对方拖着不干活,你还怪不了他。
违约责任要“够狠”——不然条款就是纸老虎
很多人合同里写“如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听着挺正式,其实等于没写,什么叫“相应”?怎么承担?赔多少?必须量化!“逾期付款超过15天,按日千分之三支付违约金”;“延迟交货每超一天,扣减合同总价1%”,数字越明确,威慑力越强。
争议解决要提前约定——别等到打官司才想在哪打
合同最后一定要写清楚:万一闹翻了,去哪告?是去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还是指定某个仲裁机构?建议优先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管辖地,如果是金额大、专业性强的合同,强烈建议选仲裁——效率高、保密性强。
我曾经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老张借给朋友50万做生意,当时就写了张收条:“今收到张某人民币伍拾万元整,用于资金周转。”
看起来没问题吧?可两年后朋友赖账,老张起诉,对方当庭说:“这不是借款,是投资款,亏了不该还。”
问题出在哪?收条没写“借款”性质,也没约定利息、还款时间、用途,法院最终认定证据不足,老张败诉,后来我们花了大量精力补充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备注才勉强翻盘。
如果当初签一份简单的借款合同,写明“借款用途为经营周转,月息1%,2025年6月前归还”,根本不会陷入被动。
你看,有时候差的不是钱,是一纸写对的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电报、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第四百七十条进一步规定: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条款。”
也就是说,法律不仅允许你自由约定,还明确告诉你哪些内容必须写进去,没写的,一旦发生纠纷,很可能就被推定为“没约定”或“约定不明”,吃亏的是你自己。
最后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合同不是百度搜个模板改改就行的,每个合作背景不同,风险点也不同,比如和熟人合作,更要写清楚,避免“情义两难”;大额交易,必须加担保、设履约保证金;涉及知识产权的,得专门约定归属和使用权限。
签合同,不是不信任,而是让信任更有保障。
一份好合同,不是为了防君子,而是为了治小人。
它不一定能阻止矛盾发生,但一定能让你在矛盾来临时,站得稳、说得清、赢得到。
下次签合同前,别急着签字,先问自己一句:
“如果明天就翻脸,这份合同能替我讨回公道吗?”
如果答案不确定,那就——重写。
签合同时不注意这几点,小心赔得倾家荡产?合同到底该怎么写才靠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朋友之间合作开个小吃店,说好“口头协议”,结果一赚了钱就开始扯皮;租房时房东随口答应“到期...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