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收到短信别慌!教你三步稳住局面,避免被催收压垮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XX天,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可能采取法律措施。”那一刻,心跳仿佛漏了一拍,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这下怎么办?...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张律师,我前几天忘了还房贷,今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已上报征信’的短信,吓得我一晚上没睡好……这可怎么办?会不会被起诉啊?”
我能理解这种心情,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偶尔忘还一笔账单确实难免,但问题来了——一旦贷款逾期,特别是收到了带有“将采取法律手段”字眼的催收短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恐慌、自责,甚至病急乱投医去点链接、加客服、转账还款,结果反而掉进二次诈骗的坑里。
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你讲清楚:收到逾期催收短信后,到底该怎么做?哪些是合法提醒,哪些是恐吓话术?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小事变大事?
首先划重点:不是所有催收短信都代表你马上要坐牢或被起诉。
现在很多贷款平台(尤其是网贷)为了催你还钱,会使用“系统自动发送”的标准化话术,
“您已严重逾期,即将上报央行征信!”
“法院已受理案件,24小时内不处理将强制执行!”
“请立即点击链接补缴欠款,否则影响子女上学!” 听着吓人,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漏洞百出。
举个例子,“法院已受理案件”这种说法必须经过正式立案程序,不可能通过一条短信就完成,而且法院从不会通过短信通知开庭或执行,一定是寄送纸质《传票》或电话联系。
所以第一步,保持冷静,别点任何陌生链接,更不要轻易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信息。
我建议你按以下三个步骤来应对:
打开你的贷款APP或银行官方渠道,登录账户查看还款状态,有时候可能是系统延迟、自动扣款失败,或者你记错了还款日。
如果是小额短期逾期(比如1-3天),很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都有“宽限期”,并不会立刻上报征信,也不会产生罚息。
看短信来源号码,如果是95开头的短号(如95188、95588),大概率是银行或持牌机构;但如果是一串手机号(比如170、171开头),或者是境外号码,那极有可能是第三方催收公司,甚至是诈骗团伙冒充的。
记住一点:只有贷款机构本体或其授权委托的合规催收方才有权合法催收。
根据逾期时间长短,后果不同:
如果你确实无力一次性还清,可以主动联系贷款机构申请延期还款、分期协商或债务重组,正规机构大多愿意谈,毕竟他们也不想走到诉讼那一步。
去年年底,客户小李给我打电话,说他收到一条短信:“因您信用卡逾期98天,已被公安立案侦查,请于今日18点前还款,否则追究刑事责任。”
小李当时正准备给孩子交学费,看到“公安立案”几个字直接腿软,差点就用微信扫了短信里的二维码转账两万块。
幸好他多留了个心眼,先打给了银行官方客服,结果被告知:他的卡只逾期了8天,根本没到上报征信的程度,更别说立案了。
后来我们查了号码归属地,发现是广西一个虚拟运营商号段,属于典型的仿冒催收短信,我们随即向工信部举报,并协助他做了反诈登记。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情绪一上来,理性就容易下线,而骗子,专挑你慌的时候下手。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性语言,不得向无关第三人透露债务人信息,不得发送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这意味着:哪怕你真的逾期了,对方也不能用“坐牢”“通缉”这类话术吓唬你,更不能骚扰你家人同事。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谁都有手头紧的时候,逾期不可耻,逃避才危险。
真正可怕的不是那条短信,而是你在慌乱中做出错误决定——点了钓鱼链接、泄露了隐私、被诱导借新还旧,最后陷入更深的债务泥潭。
我的建议很实在:
👉 收到催收短信,先别慌,查账户、辨真伪;
👉 确认逾期后,主动沟通,争取协商空间;
👉 遇到威胁恐吓,保留证据,该投诉就投诉;
👉 实在困难,也可以寻求专业法律帮助,别一个人硬扛。
法律从不惩罚诚实的人,只要你愿意面对,总有办法把路走正。
你不是孤军奋战,理性是你最强的盾牌。
——张律 · 写于深夜办公室的一盏灯下
贷款逾期收到催收短信了怎么办?慌了别乱点,律师教你三步稳住局面,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张律师,我前几天忘了还房贷,今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已上报征信’的短信,吓得我一晚上没睡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