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发短信说贷款逾期了?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否则越拖越麻烦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我,说收到一条来自“农信”的短信,开头就是:“尊敬的客户,您在我社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一看短信,心跳直接加速——完了,是不是真逾期了?会不会上黑名单?房...
你有没有收到过那种突如其来的短信?
“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短短几十个字,却像一记闷棍砸在心上,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明明按时还了啊?还是哪里出了问题?更可怕的是,有些人一看到“影响征信”四个字,立马慌了神,二话不说就打钱过去,生怕留下污点。
但你知道吗?很多所谓的“逾期提醒”,其实是陷阱。有些是催收公司的施压话术,有些甚至是诈骗分子的套路,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必须告诉你:面对这类短信,千万别急着认错、更别急着转账,冷静下来,先搞清楚三件事,才能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不是所有写着“贷款机构”的短信都靠谱。
正规金融机构发送的逾期通知,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如果你收到的短信只有“您已逾期”+一个私人手机号+一个不明链接,那基本可以判定:这是第三方催收,甚至可能是冒充。
📌 小贴士:打开手机自带的“骚扰拦截”功能,标记可疑号码;同时登录央行征信系统或通过“云闪付”APP免费查一次个人信用报告,看看是否有真实逾期记录。
现实中,很多人根本没借过某笔钱,却被通知“逾期”,原因五花八门:
我曾接过一个案子:一位退休阿姨收到某消费金融公司发来的逾期短信,说她借了8000元买手机,已逾期90天,可她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更别说网购了,后来调查发现,她的身份证照片曾在一次免费领鸡蛋活动中被拍照留存,被人拿去注册了网贷平台。
当你看到“逾期”短信时,第一反应不应该是羞愧或恐慌,而是反问一句:我什么时候借的?钱打到哪去了?合同在哪?
如果查无此贷,立刻向该机构提出异议,并保留证据报警处理。
我们也要承认,确实有人因为失业、生病等原因暂时还不上贷款,这时候,正确的做法不是逃避,也不是任人宰割。
逾期≠违法,更不等于可以随意侵犯你的权利。
合法合规的催收,只能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合理提醒,不能辱骂、恐吓、群发信息给你的亲友同事,也不能伪造律师函、法院传票来吓唬你。
根据法律规定,借款利率、罚息、违约金加起来年化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LPR的四倍(目前大约14.8%左右),如果你借了1万,两年后要还3万,那很可能其中大部分都是非法高息。
这时候,你应该主动联系贷款方协商还款计划,必要时可委托律师介入沟通,争取减免不合理费用。
李女士是一家幼儿园老师,去年因父亲重病请假三个月,导致某网贷平台贷款逾期两个月,随后她开始频繁收到“法务部警告”短信:“已移交公安机关立案”“将在户籍地张贴催收公告”。
最让她崩溃的是,有一天闺蜜突然微信质问:“你怎么欠这么多钱还不还?”原来催收人员把她的“逾期名单”发到了朋友圈!
李女士几近抑郁,甚至想辞职躲债,直到她找到我们律所,经查,该平台虽有真实借贷关系,但其合作的第三方催收公司存在严重违规行为:
我们立即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并发出律师函要求停止侵权,最终平台道歉并调整催收方式,同时同意为李女士制定分期展期方案,避免了信用进一步恶化。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真的逾期,也不代表你可以被肆意羞辱和威胁,法律始终站在理性与尊严这一边。
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你在面对不公催收时最有力的盾牌。
朋友们,贷款本身不可怕,逾期也不是世界末日,真正危险的,是你在情绪失控下做出错误决定——盲目还款、签署不利协议、放弃维权权利。
下次再收到“逾期”短信,请记住这三个步骤:
✅核实来源——是不是正规机构?有没有官方渠道验证?
✅确认事实——这笔债我真的欠吗?有没有合同依据?
✅依法应对——哪怕真逾期,也要守住底线,拒绝暴力催收。
法律从不惩罚诚实的人,只要你保持清醒、留存证据、及时求助专业力量,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债务可以协商,尊严不容践踏。”
你是借款人,不是囚徒。
你有难处,但更有权利。
我是张律,一个愿意陪你理性面对风雨的法律人。
有问题,随时找我聊。
你有没有收到过那种突如其来的短信? “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