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2年,欠了1万5,我真要坐牢吗?
文章正文
老张(化名)这两年没睡过一个整觉。
每天晚上,手机屏幕一亮,他的心就揪一下,不是亲戚问候,不是朋友寒暄,而是没完没了的催收短信和电话。“律师函已寄出”、“涉嫌骗贷”、“列入失信名单”……每一个词都像针一样扎进他的神经。
两年前,他因为一时手头紧,在某网贷平台借了1万5,本来想着周转一下很快能还上,没想到后来工作丢了,收入断了,这笔债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逾期两年,本金加上罚息、违约金,现在已经滚到了快3万。
他不敢接电话,怕对方骂人;也不敢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更让他恐惧的是,偶尔收到的一条短信:“您的案件已移交法务部门,涉嫌恶意拖欠,将承担刑事责任。”
“欠网贷,真的会坐牢吗?”这个问题,像魔咒一样缠着他。
作为律师,我接触过太多像老张这样的咨询者,今天就跟大家坦诚地聊一聊:网贷逾期,尤其是1万5这个不算“天文数字”但折磨人的金额,逾期2年,最坏的后果到底是什么?
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纯粹的民间借贷纠纷,属于民事案件,一般不涉及刑事责任,也就是说,不会因此“坐牢”。你听到的“诈骗罪”、“牢狱之灾”,绝大多数是催收人员施加心理压力的手段。
这不代表没事,你将要面对的,是来自民事层面的多重压力:
疯狂暴涨的债务:别天真地以为只欠1万5,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的逾期利息、罚息、违约金,通常高得吓人,利滚利两年,债务翻倍是常有的事。你拖的不是债务,而是一个不断膨胀的“财务肿瘤”。
个人征信的“社会性死亡”:这是最实在、最长远的影响。逾期记录会上传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你的信用报告上留下长达5年的污点,这意味着你未来想买房贷款、申请信用卡、甚至坐高铁、飞机,都会受到限制。失信,在现代社会寸步难行。
无休止的催收困扰:电话轰炸、联系你的家人朋友(“爆通讯录”)、发假的律师函、上门催收……这些虽然违规,但却常见。你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会持续受到干扰。
被起诉的风险:是的,债权人(网贷平台)有权向法院起诉你,一旦法院判决生效,你仍拒不还款,他们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冻结你的银行卡、支付宝、微信钱包,甚至拍卖你名下的财产,虽然1万5的金额被起诉的概率相对较低,但绝非为零。
你不会因为“欠钱”而坐牢,但你会因为“逃避”而付出沉重代价。
建议参考:如果你正在经历,该怎么办?
别躲了,面对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第一步。
冷静下来,摸清底数:查清楚到底欠了多少钱,本金、利息、各项费用各是多少,很多违规平台费用计算不清,你可以要求对方提供明细。
主动沟通,尝试协商:鼓起勇气,主动联系平台官方客服(不是催收人员),说明你的实际情况,不是恶意拖欠,而是确有困难。尝试申请减免不合理的罚息,协商一个新的、你能承受的还款计划(分期或延期),现在很多平台有相关政策,只要你态度诚恳,有还款意愿,是有协商空间的。
保留证据,抵制暴力催收:如果对方有辱骂、威胁、爆通讯录等违规行为,一定要录音、截屏,保留好所有证据,你可以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等平台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努力赚钱,制定计划:协商成功后,严格按照计划还款,哪怕每个月只能还几百块,也能证明你的还款意愿,让债务不再恶性膨胀。
你的目标不是“打败”平台,而是“了结”这笔债,让自己轻装上阵,重新开始。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构成“贷款诈骗罪”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普通的借贷后因无力偿还而逾期,不构成此罪。
小编总结
各位朋友,欠债的滋味不好受,我懂,那种孤独、恐惧和羞愧,足以压垮一个人,但请你相信,1万5的网贷逾期,不是你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需要你鼓起勇气去解决的财务问题。
不要再被“坐牢”的恐吓吓倒,那只是纸老虎。真正可怕的是你的逃避,让雪球越滚越大,让信用彻底破产,让你失去未来更多的选择权。
就拿起电话,走出第一步。协商、计划、还款,当你还清最后一笔款项的那一刻,你获得的不仅是债务的解脱,更是对自己人生的重新掌控。风雨过后,信用可以修复,生活可以重来,你依然值得一个光明的前途。
网贷逾期2年,欠了1万5,我真要坐牢吗?,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