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岗位不交社保,是福利还是陷阱?

普法百科34秒前1

“听说公益岗位不用交社保,这是真的吗?”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背后却藏着不少法律风险和现实隐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公益岗位到底该不该交社保?不交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公益岗位,一般是指政府或社会组织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临时性、过渡性工作岗位,比如社区保洁、绿化维护、助老服务等,这些岗位往往带有“公益”属性,工资不高,但门槛较低,适合暂时难以就业的人群,正是这种“公益性”,让一些人误以为社保是可交可不交的“附加项”,甚至有些单位直接以“公益岗位”为名,逃避社保缴纳义务。

公益岗位不交社保,是福利还是陷阱?

从法律角度看,公益岗位并不能豁免社保,只要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这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的强制要求,不因岗位性质而改变,换句话说,哪怕是公益岗位,只要你是通过正式招聘、签订合同、接受管理、领取报酬,单位就得给你交社保。

不交社保,短期看好像“到手工资多了”,但长期来看,损失的是你自己的权益,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些可不是“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保障,万一工作中受伤,没交工伤保险,医疗费用谁承担?退休后没养老金,生活怎么保障?这些风险,最终都得自己扛。

更关键的是,有些单位打着“公益”旗号,用“不交社保”来降低成本,这其实是涉嫌违法用工,劳动者如果轻信这类承诺,很可能陷入“保障真空”,维权时还面临举证难、执行难的问题。

以案说法:公益岗位不交社保,员工受伤谁担责?

2021年,某地社区招聘了一名公益岗位人员李阿姨,负责社区图书管理,单位口头承诺“工资现结,不交社保”,李阿姨觉得方便就答应了,结果工作半年后,她在整理书籍时摔伤,骨折住院花了3万多,单位却以“公益岗位不是正式用工”为由,拒绝承担医疗费用。

李阿姨无奈之下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认定:虽然岗位名称为“公益”,但李阿姨接受了单位日常管理、按月领取固定报酬,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需自行承担全部医疗费用及工伤待遇,单位赔偿李阿姨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共计5万余元。

这个案例说明,公益岗位≠免社保盾牌,只要符合劳动关系特征,单位不交社保就是违法,劳动者一旦出问题,用人单位逃不掉责任。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公益岗位是社会温暖的体现,但不该成为社保的“法外之地”,作为劳动者,千万别被“不交社保到手多”的短视诱惑迷惑——社保是你未来的安全垫,也是法律赋予你的基本权利,作为用人单位,更不能以“公益”之名行“违法”之实,否则不仅面临赔偿风险,还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

记住一句话:免费的午餐最昂贵,不交社保的岗位最危险,无论是求职还是用工,都请依法依规,把社保这根“安全带”系紧,如果你遇到类似问题,保留好合同、工资条、工作记录等证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你的权益,值得认真守护。

法律不认“情怀”,只认事实和规则,公益之心可嘉,守法之本不可弃。

公益岗位不交社保,是福利还是陷阱?,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离婚后到底多久联系才合适?
« 上一篇3分钟前
×
20
2025 09

公益岗位不交社保,是福利还是陷阱?

“听说公益岗位不用交社保,这是真的吗?”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背后却藏着不少法律风险和现实隐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