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了网贷暂时还不上?网贷逾期多久就没事了?
打住!这个念头可得赶紧掐灭了,今天咱就掏心窝子聊聊,网贷逾期到底有没有“安全期”,逾期之后又会面临些啥。
明确告诉你一个大实话:网贷逾期,没有绝对的“多久就没事”这一说!别指望有个神奇的天数,过了这个天数银行或平台就忘了你这笔账,那是不可能的。
逾期1天、3天、7天,算“没事”吗?很多平台可能会说有个“宽限期”,比如3天,意思是你超过还款日3天内还上,可能不会上征信,也不会收太多罚息,但这玩意儿不是统一标准,每个平台的规定都可能不一样!就算不上征信,逾期记录也可能在平台内部留下污点,影响你以后再借钱的额度甚至能不能借到,催收电话/短信,大概率是少不了的,只是可能语气还比较“温和”,别把“宽限期”当成“没事期”,能按时还就千万别拖过第一天。
逾期1个月、3个月,会怎么样?这时候,“没事”俩字基本就跟你无缘了。
- 征信“黑”了:绝大多数正规网贷平台,逾期超过一定时间(比如1个月,具体看平台和银行的合作机制),是肯定会上征信报告的,一旦上了征信,这污点就得跟你好几年(通常是5年),以后想买房买车贷款、办信用卡,都会受影响,银行一看你这记录,大概率就拒了。
- 催收升级:电话、短信轰炸是标配,可能还会联系你预留的紧急联系人、甚至通讯录里的朋友同事(虽然这行为很多时候不规范,但确实存在),让你“社会性死亡”的风险大大增加。
- 罚息滚雪球:逾期会产生罚息,很多还按天算,利滚利下来,欠的钱可能越来越多,本来能还上的,拖久了反而成了大窟窿。
逾期半年、一年以上,“大事”就来了!这时候,你可能会面临:
- 被起诉的风险陡增:平台催了半天要不回来钱,很可能会走法律途径,一旦被起诉,法院判决你还钱,你还不还,那就可能被强制执行,冻结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甚至查封拍卖财产。
- 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如果法院判决后你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那就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下可就惨了,不能坐飞机高铁、不能住星级酒店、不能高消费、子女不能上私立学校等等,生活处处受限。
- 刑事责任风险?一般的网贷逾期属于民事纠纷,不会直接坐牢。如果你一开始借钱的时候就没想还(比如提供虚假信息、恶意透支),或者法院判决后有能力执行却故意转移财产逃避执行,那就可能涉及诈骗、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这就有刑事责任了,搞不好真要“进去”。
所以你看,网贷逾期根本没有所谓的“最高多久没事”一说。逾期一天,风险就开始累积;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后果越严重。“没事”只是你自己以为的,平台和法律可不会这么认为。”
给大伙儿几点实在的建议参考:
- 千万别抱侥幸心理“等一等”:有困难了,第一时间主动联系网贷平台,说明情况,看能不能申请延期还款、分期还款,或者协商减免部分罚息,很多平台还是愿意沟通的,至少让他们知道你有还款意愿。
- 理清债务,优先还“大头”和上征信的:把自己的网贷捋清楚,哪些利率高、哪些额度大、哪些上征信,有计划地去还,别瞎还一气。
- 开源节流是王道:想办法多赚钱,同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把钱省下来还债。
- 保留证据,理性应对催收:催收电话要接,态度好点但也要表明困难,遇到暴力催收(比如威胁、恐吓、骚扰亲友),记得保留录音、短信等证据,必要时可以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等投诉举报。
- 实在扛不住,别硬撑,寻求专业帮助:可以咨询律师,或者寻求正规的债务重组、债务规划机构的帮助(注意甄别,别又掉进坑里)。
相关法条(敲黑板,看重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八条: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信用卡诈骗罪】(这里提一下信用卡,原理类似,网贷如果涉及恶意透支、诈骗也可能触犯其他罪名)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包括恶意透支等情形)。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
小编总结一下:
朋友,网贷逾期这事儿,真别问“多久没事”,答案永远是“立刻马上还,越早处理越好”。任何试图拖延、逃避的想法,都可能让你付出更沉重的代价,金钱损失是小事,征信受损、生活受影响,甚至惹上官司,那可就太不值当了。
如果真的遇到困难,沟通是第一步,积极面对,想办法解决,才是唯一的出路,别让一时的“没钱”,变成一世的“麻烦”,希望今天这番话能帮到有需要的你,也祝你早日摆脱债务困扰,回归正常生活!
嘿,朋友,手头紧了?借了网贷暂时还不上?是不是心里老琢磨着,网贷逾期多久就没事了? 是不是也听过没事,过几天还上就行的说法?,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